小儿泌尿道感染的认识及治疗

泌尿道感染是指细菌直接侵入泌尿道而引起感染 。由于小儿时期感染局限于某一部位者较少,肾盂、肾盏、输尿管、膀胱、尿道都可受到侵犯,严重者肾实质也可受到损害,故统称泌尿道感染,又称泌尿系统感染 。……
小儿泌尿道感染的认识及治疗
泌尿道感染是指细菌直接侵入泌尿道而引起感染 。由于小儿时期感染局限于某一部位者较少,肾盂、肾盏、输尿管、膀胱、尿道都可受到侵犯,严重者肾实质也可受到损害,故统称泌尿道感染,又称泌尿系统感染 。
病因
(一)易感因素
1、 小儿的输尿管相对长而弯曲、管壁弹力纤维不发达,因而易致尿路扭曲和压扁,造成尿流不畅而易感染 。
2、 女孩尿道短粗、女婴尿道外口多暴露,接近肛门,加上卫生习惯不良,也是易感染的原因之一 。男孩包皮积垢,也可造成上行感染 。
3、 泌尿系统畸型,可造成尿液潴留,细菌容易繁殖而致感染 。
4、 肾病综合征、营养不良、分泌性IgA缺乏等易并发泌尿道感染 。
【小儿泌尿道感染的认识及治疗】5、 其他诱因尚有泌尿道器械检查、留置尿管、蛲虫症等 。
(二) 致病菌
1、 菌种引起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是细菌,如大肠杆菌(约占8O%),其它有变形杆菌、克雷白氏菌、粪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气杆菌等 。除细菌之外,还有支原体,某些病毒也能引起尿路感染 。
2、 感染途径年长儿的尿路感染多是上行性,也就是说细菌从尿道上行到膀胱、输尿管、肾盂、肾盏,再侵犯到肾实质;而小婴儿及体弱小儿的尿路感染往往是全身感染的一部分,常是败血症引起的,又称血行性 。
症状
尿路感染在小儿较多见,由于年龄的不同,病原的不同,侵入的途径不同(上行性或血行性),临床表现也变化多端 。
1、新生儿和小婴儿往往以全身感染症状为主 。如发热或体温不升、拒奶、呕吐、烦闹、嗜睡、易惊、面色苍白等,少数病人可有黄疸 。
2、婴幼儿也常常以全身症状为主、烦躁、不安、食欲下降 。也可有腹痛、排尿时哭闹 。尿味特臭常提示是大肠杆菌感染 。
3、较大儿童则症状与成人相似,下尿路感染常以尿频、尿痛、尿急、排尿不畅、尿裤子、尿床为主要表现;上尿路感染以发热、寒战、腰痛、肾区叩击痛、肋脊角压痛等 。大肠杆菌所致的出血性膀胱炎可有血尿 。
4、慢性尿路感染 如果尿路感染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彻底,尿路感染反复发作达 1年以上,则形成慢性尿路感染 。慢性尿路感染的病人常有腰疼、腰酸、无力、消瘦、贫血等临床表现,泌尿系刺激的症状间断出现 。
治疗
1、一般治疗应多饮水,勤排尿、勿憋尿,女孩应注意卫生习惯,清洗外阴,勤换内衣裤 。急性发作时应卧床休息 。
2、抗生素治疗应选用广谱、强效杀菌、对肾脏毒性低、在血、尿及肾组织中有有效的杀菌浓度的药物 。常用的药有磺胺类(常用复方新诺明)、喹诺酮类 (吡哌酸、氟哌酸、氟嗪酸等,此类药物婴幼儿慎用、剂量不要太大,疗程不要太长 )、氨基糖苷类 (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核糖霉素等,对肾脏及听神经有不同程度的毒性,用时要注意)、青霉素类(主要是氨苄青霉素、羧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青霉素+克拉维酸组成的制剂等)、头孢一、二、三代等 。这些均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
3、中药在急性期主要用八正散加减,主要药味有木通、车前、扁蓄、瞿麦、滑石、栀子、大黄等 。
预后
小儿尿路感染如无尿路畸形,只要正规治疗多数可以治愈 。发现不及时、治疗不正规、不彻底,反复发作,或有尿路畸型而未及时纠正者可发展为肾功能不全,预后较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