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能否“不负此生”

“今天,你们毕业了 。我祈求你们离校后,都能过着不负此生的生活 。”这是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沈祖尧2011年12月颁授学位典礼致辞和2013年11月毕业典礼致辞的第一句话 。看着这篇讲话,我突然想问自己,也想问问别人:“你我,能否不负此生?”
“不负此生”,这个话题不是很宏大,我们却很难做到;虽然只是简单的四个字,却涵盖了太多的内容 。“简朴的生活”,“高尚的生活”,“谦卑的生活”,这三种生活态度,或者叫生活方式,足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什么是“不负此生”呢,用沈祖尧的话讲,我想应该是这样:“能认识时代,引领潮流,不流俗、不盲从,做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
【你我能否“不负此生”】“做一个干干净净的人!”
之所以用“干干净净”,是因为我们大多是普通人,不能在香港中文大学这样的高等学府接受名师的言传身教,毕业时也没有听到过自己校长“不负此生”的耳提面命;我们可能无法引领潮流,我们对社会的贡献也微乎其微 。但我们至少可以做到不流俗,不盲从,可以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可以略微干净一点 。这个标准可能略低,但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已经足够 。
你我诸人,天赋不同,起点不同,即便是“大木材”,也不一定如韩愈所言能遵循“大木为杗,细木为桷”的标准 。所以各自心中“干净”的标准不同,各自理解的“不负此生”意义不同 。但应该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问心无愧就好 。曾几何时,我做教师时有个理想,“不求做一个好老师,但求做一个好人”;“误入”另一个环境后,与文友交流时以“争取做一个好文人”自勉 。
前一个理想,半途而废;后一个目标,虽然不知能否坚持,但曾经有过因为写文章冒犯别人而被“棒喝”的经历,所以并不以为这段生活是憾事 。
看一位作家朋友的小说,心有感触,在微博上寄语:“看某某的小说集,感到很温暖 。”写这话时,并无所指,但那朋友以微笑回应 。我突然发现,每个人心中的阳光都是灿烂温暖的 。所以,“不负此生”亦应如此 。
有的人耐不住清贫,所以过不了“简朴的生活”;有的人耐不住寂寞,所以过不了“高尚的生活”;有的人不甘心居于人下,所以不想过“谦卑的生活” 。正因为如此,最后身败名裂时才悔之晚矣,怕是连李斯死前“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的话都来不及说了 。与生命不复存在相比,还是干净一点为好,哪怕清贫和寂寞 。
我上师专时曾经遇见过一位老师,他年轻时也是前途无限的官场中人,后来因为“文字之事”,一怒弃官从教,我想这虽然不太“谦卑”,却也算是一种别样的“高尚”吧 。
沈祖尧先生的毕业寄语,可能无法与蔡元培先生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演说》相提并论,毕竟时代不同了 。但是,在今天这个略显浮躁的时代却别有意义 。虽然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不负此生”,但最终的正确理解应该是殊途同归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