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和婴儿视觉偏爱倾向

摘要:新生儿和婴儿视觉偏爱倾向,有学者做了一项研究,结果发现,在不同构成的人脸画面中,新生儿表现出喜欢看正常人脸图片的偏爱倾向 。这表明婴儿从出生后就已经具有了对周围环境的视觉偏好 。这种被国内外公认的研究成果,势必给婴儿..

有学者做了一项研究,结果发现,在不同构成的人脸画面中,新生儿表现出喜欢看正常人脸图片的偏爱倾向 。这表明婴儿从出生后就已经具有了对周围环境的视觉偏好 。
这种被国内外公认的研究成果,势必给婴儿的教养者,特别是父母提出了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那就是如何适应婴儿的心理特点,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处理好婴儿的需要与家长“供给”之间的关系 。
新生儿和婴儿的视觉偏爱现象
刚生下来不久的新生儿,有没有能力适应周围环境的问题,一直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重要课题,也是父母渴望了解的主要内容之一 。按照传统的观点,新生儿是软弱无能的,一出生便面临着嘈杂混乱的环境,处于一团混沌之中 。有人认为他们如同一块“白板”,对大千世界茫茫然一无所知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这种观点占据着统治地位 。近几十年来,人们的看法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认为新生儿和婴儿都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所以有人惊呼:“新生儿并非新手”,“婴儿是有本事的” 。
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在多种原因中,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新的研究方法的出现 。比如前面提到的婴儿对人面孔模式的偏爱便是有利的证据之一 。
怎样认识婴儿的视觉偏爱现象
1.是一种视觉生理现象
0至2、3个月的小婴儿喜欢看正常的人的面孔图像,也比较偏好看五官位置颠倒的人面图像,这说明他们的注视兴趣在于人面图像的特征,如图形的模式、大小、颜色对比等 。这与这个时期婴儿的视觉生理功能相一致 。所以说婴儿的这种视觉偏爱现象属于一种视觉生理现象 。
2.是先天具有的视觉模式
对这么一点点的小宝贝,没有任何人可以教会他们优先去看什么,多看什么或者少看什么 。而且这种现象是古今中外的小婴儿所共有的,所以说这是先天带来的视觉倾向 。小宝贝的视觉偏爱是一种模式化了的现象 。因而把这种视觉偏好成为先天具有的模式视觉 。
3.促进视觉模式的发展
婴儿初期显示出来的视觉偏好行为,主要是针对他们比较容易看清一些的东西,他们搜索这类视觉刺激物 。这样的活动有助于视觉器官和视觉中枢的发展 。3个月的婴儿才开始形成心理表现,以人的面孔为例,经过几个月,他们逐渐积累了人的面孔的经验,形成了开始模糊而后渐渐清晰的人的面孔的表象 。当他们熟悉了人的面孔,就更加喜欢人 。从3-4个月到5-6个月,随着辨认面孔的视觉能力的增强,婴儿对周围的成人表现出偏爱,并且在不同人之间有所选择,更偏爱的是母亲 。可见,婴儿的视觉偏爱对象是从视觉生理功能向心理表象转化,再发展成为有选择性的视觉偏爱能力 。
视觉偏爱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1.促进视觉生理基础的发展
婴儿不断地在环境中搜索适于自己视觉的物质,搜索较为容易看清楚些的东西,这种活动越积极越能促进视觉中枢的发展走向完善 。视觉器官和视觉中枢是视觉功能的生理基础,视觉功能的发展是随生理基础的发展而发展,是随视觉中枢的完善而完善的 。
2.促进婴儿的认知发展
从认知的角度看,婴儿对周围环境的探索是认知事物的主要途径,视觉探索过程中首先是对他们偏好的图像从不清楚到逐渐清晰地形成图形知觉 。他们对外界事物的兴趣和进一步探索新异事物功能的增长,都是以图形知觉为基础的 。所以,婴儿生来就有的模式化的视觉偏爱倾向对其认知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