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名称由来: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的别称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 。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在夏历五月初五 。也叫“端阳”、“蒲节”、“天中节”、“大长节”、“沐兰节”、“女儿节”、“小儿节” 。它是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 。此外 。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 。如:午日节、重五节 。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 。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艾节、端五、夏节、重午、午日等等 。虽然名称不同 。但总体上说 。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时至今日 。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
【端午节的名称由来: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的别称】 端午节的名称由来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 。因此“端五”就是“初五” 。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 。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 。《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 。盖端字之转音也 。”
端午节的节日别称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 。达二十多个 。堪称节日别名之最 。如有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等 。纪念屈原的节日!
端阳节
据《荆楚岁时记》载 。因仲夏登高 。顺阳在上 。五月正是仲夏 。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 。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
重午节
午 。属十二支 。农历五月为午月 。五、午同音 。五、五相重 。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 。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
天中节
古人认为 。五月五日时 。阳重人中天 。故称这一天为“天中节” 。
浴兰节
端午时值仲夏 。是皮肤病多发季节 。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 。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
解粽节
古人端午吃粽时 。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 。故又有“解粽节”之称 。
女儿节
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 。系端午索 。戴艾叶 。五毒灵符 。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 。饰小闺女 。尽态极研 。出嫁女亦各归宁 。因呼为女儿节 。”
端礼节
在湘南地区沿古俗 。于在在夏日来临之时的“五月初五” 。在门上挂艾叶 。用艾叶洗澡驱蚊的一个洗礼 。人们认为经过洗礼 。可以驱走疟疾 。能够安全的渡过这个夏日多蚊的季节 。
菖蒲节
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 。此时五毒尽出 。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邪避毒 。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 。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