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有什么风俗习惯?少数民族壮族的来历习俗

壮族 。现有人口约1549万 。主要分布在广西族自治区 。其余分布在云南、广东、贵州及湖南等地 。拥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主要从事农业 。擅长种植水稻 。壮族图案采用铜鼓的造型 。人们把广西壮族自治区誉为“铜鼓之乡” 。铜鼓是壮族人的传统文化遗产 。更是壮族图腾崇拜的标志 。

壮族有什么风俗习惯?少数民族壮族的来历习俗

文章插图
壮族有什么风俗习惯?中国少数民族壮族的来历习俗
壮族的简介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 。壮族大多居住在广西 。主要集中在柳州、来宾、河池、南宁、百色、崇左等地区 。其中云南有100余万人 。主要聚居在文山州 。红河、曲靖也有一部分 。广东的连山、肇庆怀集、贵州的从江和湖南江华也分布有壮族 。
在1965年统一称壮族以前 。壮族的自称和他称较多 。广西最常见的自称和他称主要有“布(僮)壮”“布土”“布僚”“布雅依(瑞)”“布侬”等20多种 。云南汉称主要有“侬人”、“沙人”、“土僚”、“土佬” 。自称濮侬、濮土、蒲岱/傣、布瑞/布雅依 。壮族地区石灰岩分布很广 。是世界有名的岩溶地区 。石山拔地而起 。石山里有岩洞和地下河 。这种地形构成了“桂林山水甲天下 。阳朔山水甲桂林”的名胜景色 。沿海盛产各种名贵海产 。尤以南珠闻名 。壮族地区气候温和 。雨水充足 。以农业为主 。种植水稻、玉米、薯类等 。果品也很丰富 。森林面积广 。盛产柳州杉、银杉、樟木等名贵木材 。驰名中外的三七、蛤蚧和茴油是壮族地区久负盛名的特产 。
壮族的历史
壮族主要居于岭南 。岭南地区自远古时代就有人类居住 。有柳江县的“柳江人”和“甘前人” 。来宾市的“麒麟山人” 。荔浦县的“荔浦人” 。都安县的“干淹人”和“九楞山人” 。柳州市的“白莲洞人”和“都乐人”桂林市的“宝积岩人” 。田东县的“定模洞人” 。灵山县的“灵山人”等等 。先秦时期 。广西地区有骆越国 。居住着百越中的“骆越”、“西瓯”、“苍梧”人 。骆越国是岭南壮族祖先著名的方国 。最早见于《逸周书·王会》 。其中提到“路人大竹” 。朱右曾《逸周书·集训校释》云:“路音近骆 。疑即骆越 。”路即骆 。此说中的 。《逸周书》亦称《周书》 。乃先秦古籍 。多数篇章出于战国 。其中所记商周之事 。必有所本 。在《吕氏春秋·本味》里 。又提到“越骆之菌” 。汉代高诱注:“越骆 。国名 。菌 。竹笋 。”越骆是汉语提法 。意为越(山)谷或越鸟 。越人语言倒装为骆越 。“僮”这个民族名称 。是南宋时出现的 。宋人李曾伯在上宋理宗的“奏议”中 。曾提到宜山有“僮丁” 。宋人朱辅在《溪蛮丛笑》中进一步指明南方“洞民”“有五:曰苗、曰瑶、口嘹、曰獞、曰仡佬” 。以后历代均多沿用“獞(僮)”名 。到明代“獞”名引用逐渐增多 。但往往与“瑶”并举 。到清代对“獞(僮)”名的引用已遍于广西各地 。1949年后 。经过深入调查和进行民族识别 。人民政府把广西、广东、云南等地自称“布壮”、“布土”、“布农”、“布泰”、“布班”、“布陇”、“布诺”、“布衣”、“布民”、“布越”、“布寮”、“布雅衣”、“布曼 。”等等的人们统一称为僮族 。后因“僮”字的含义不够清楚 。又容易读错音 。一九六五年 。按照周恩来总理的倡议 。把“僮”改为“壮” 。把“僮族”改为“壮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