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别跟陌生人说话,还要教会孩子这些法则

很多麻麻会给孩子买智能手表,方便随时联系和定位,以保障安全 。不过,最近BBC报道德国联邦网络局禁止在该国销售儿童智能手表 。禁售原因可能是因为侵犯隐私或手表的安全漏洞问题 。除了别跟陌生人说话,家长还要教会孩子这些法则 。很多麻麻会给孩子买智能手表,方便随时联系和定位,以保障安全 。不过,最近BBC报道德国联邦网络局禁止在该国销售儿童智能手表 。禁售原因可能是因为侵犯隐私或手表的安全漏洞问题 。除了别跟陌生人说话,家长还要教会孩子这些法则 。
其实,每一次新产品的出现,都会有新的安全问题 。不管是否选择使用这些设备,更重要的是尽早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让他们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和技能 。
不把孩子名字写在个人物品上
防止陌生人取得孩子信任
而是写上家长联系方式
今年4月,英国有一桩引发全球关注的新闻 。
那天,一个妈妈因为突然间腹部剧疼,不得不被立即送入手术室,留下两个孩子在手术室外等候 。
这时,来了三个人 。
其中一个女的走过来向兄弟二人寻求帮助,说自己男朋友因为害怕看病躲到了厕所里,问他们能不能帮忙进去找他出来 。没想到两个孩子果断拒绝了 。
那三个人又急又气,继续下“迷魂药”:“妈妈、爸爸没告诉过你要有爱心吗?如果你不帮姐姐,那你就是自私自利的坏孩子,妈妈、爸爸和老师,一定会惩罚你的 。”两个孩子还是拒绝了 。
事后发现,那三个人是之前一起儿童绑架案的嫌疑犯 。而这两个孩子没有上当的原因,是妈妈对他们说过一句安全法则:“如果一个正常的成年人需要帮助,他会找另一个成年人,而不是向孩子寻求帮助 。”
与陌生人说话超过5秒
退到2-2.5米安全位置
有些麻麻可能会说,我平时一直都有教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讲真,孩子很难完全避免与陌生人接触的情境 。出门也不可能叫他们躲躲闪闪 。并且很多儿童拐卖事件,下手的还不一定是陌生人 。
2016年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网站公布的《关于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案件的调研报告》显示:
2010年至2015年,审理涉拐类案件拐卖及拐骗儿童案件所占比例最大,其中拐卖儿童案多是熟人作案 。
设置安全名单、安全密码
确认是否是可信任的人
麻麻们有针对性地告诉孩子,在什么样的情景下,什么样的人可能存在危险,需要远离 。给孩子设下简单可执行的规矩,更加有效 。比如:
1、给孩子一个白名单,除了父母、爷爷奶奶等人,其它任何人想要带他去别的地方,都需要征得父母同意 。
2、如果遇到寻求帮助,需要孩子带他前往的,不管大人还是小孩,让对方寻求警察帮忙 。不要觉得是小事就轻易协助 。
3、如果对方拉住孩子,让孩子尽量大叫吸引周围人的注意,甚至是拉住身边的其它路人,以寻求帮助 。
大喊“我不认识他”
孩子有了安全意识,只是在脑袋里装了一个警钟,让他们意识到危险 。接下来,还需要学习一些必要的技巧 。
之前网上流传的一个5岁被拐女童机智脱困的新闻,就被警方称为完美的教育范本 。
这名5岁的湖北女孩,在上学路上被有暴力趋向的疑似间歇性精神病患者强行带上高速公路 。
她在孤立无援时保持冷静,不激烈反抗 。看到警察后却立即跑去求助,说同行的不是她妈妈,说自己怎么被拐的,并提供准确的个人和家庭信息,使得警察与家长、老师快速取得联系,成功脱险 。
从可疑车辆的反方向逃跑
在女孩的脱险的经历中有几个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