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教学反思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溶解教案


附教学反思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溶解教案

文章插图
小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溶解教案(附教学反思)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活动反思等内容,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感知溶解现象,愿意参加科学活动,能用简单的语言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同伴,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有趣的溶解教案吧 。
设计意图:
幼儿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溶解现象:果珍、牛奶、糖水、盐水等,幼儿对这种现象非常好奇,经常会说“果珍不见了”“牛奶化掉了”,从而发出疑问“果珍哪里去了,糖到拿里去了”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溶解现象,我设计了本活动 。在设计活动前,我仔细研究了以前的小班溶解教案,发现活动很有效地帮助幼儿认识到什么东西能在水里溶解,但活动过于简单(分两步走:感知果珍、牛奶、糖、盐会溶解;尝一尝溶解后的果珍、牛奶、糖、盐) 。
由此我设计的活动分三步走:感知、区分什么东西能在水里溶解,什么东西不能在水里溶解;了解溶解的过程;尝一尝果珍在水里溶解后的水的味道 。以感性的认知逐步向生活实际过渡,帮助幼儿更好地感知溶解现象 。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感知溶解现象 。
2、愿意参加科学活动,能用简单的语言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同伴 。
3、通过玩玩、讲讲发展幼儿的思维,激发求知欲 。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
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一个杯子,一根搅拌器 。
2、白糖、盐、奶粉、果珍、味精、肥皂片、水果(苹果片、橘子瓣等)大豆、红豆、绿豆、小石子,沙子等 。
活动过程:
一、出示操作材料,激发兴趣
(出示一杯白开水和奶粉、细盐、苹果、各种豆豆)孩子们,你们看,这是什么?(认识苹果、奶粉、细盐、各种豆豆) 这里还有一杯白开水 。如果我把这些东西都放到水里去,会怎么样?(请幼儿回答)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来试一试,好吗!
二、动手试一试
1)观察教师实验:
教师拿出一杯清水,一些白糖,让幼儿观察白糖放进水里怎么样了?
(看不见了、溶化了)
2)教师又拿出一杯清水,一些小石子,让幼儿观察小石子放进水里怎么样了?
(还能看见、不溶化)
问:请小朋友想一想,你平时见到的什么东西放进水里也能溶化?(盐、果珍、奶粉等)
教师小结:有的东西放进水里能溶化,变得看不见了,而有的东西放进水里不能溶化 。
3、让幼儿做小实验(任选一种)
1)介绍活动材料,让幼儿知道实验材料的名称 。
盐、奶粉、果珍、味精、肥皂片、水果片、红豆、绿豆、大豆、小石子、沙子等 。
2)让每个幼儿试一试,选择一种材料放进水里,观察结果如何 。
3)交流实验结果:知道有的东西放进水里看不见了,溶化了,有的东西不溶化能看得见 。
4、提问个别幼儿
【附教学反思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溶解教案】请个别幼儿说一说你把什么东西放在水里了?怎么样了?
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
活动延伸:
教师继续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物质溶解于水的现象,鼓励幼儿多做小实验,通过实验掌握更多的知识 。
活动反思:
开放式的科学教学必须为幼儿创作主动猜想,大胆实验,总结结果的机会,其中,师生间适当的应答方式,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总是提出已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尽量避免幼儿回答错误,这中提问不但抑制了幼儿的创作型,而且还使幼儿容易产生盲目服从权威的心态,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发展 。我们要实行开放式教学,师生间的交流应是平等的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