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早期安胎4大误区 孕早期保胎注意事项

  现代人工作压力大,现在的妈妈都要费一番功夫才能怀上宝宝,都想着一定要好好安胎,才能平安度过头三个月 。其实未必需要这样!走出这些安胎误区,你才可以怀一个健康的宝宝 。

孕早期安胎4大误区 孕早期保胎注意事项

文章插图
  误区1:人人需要安胎
  对孕妈们来说,好心情才能带来好运气,才能给宝宝更多积极的情绪影响 。虽然说起来简单,但孕期的准妈咪心情总会更加敏感,且变化莫测 。但这些也不是无法调整的,为了让胎宝宝健康多一点,准妈妈和准爸爸不妨积极的行动起来,找到准妈妈在孕期情绪不好的原因,对症下药,把阴霾扫去,让孕期一路好心情 。
  对于腹中的宝宝,孕妈们在正常的生活规律下,宝宝基本不会出现任何意外,准妈咪无需患得患失 。当然,如果感到身体不适或者出现出血或者其他问题,孕妈们及时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即可 。面对越来越多的孕妈盲目保胎,医生们建议:保胎情况因人而异 。并非人人都需要,但每个孕妈都要认清以下三个安胎误区 。
  误区2:安胎=长期卧床休息
  在我国很多地区,由于孕育知识的尚未普及,仍有不少孕妈错误认为:安胎就等于卧床休息 。其实这是非常不明智的 。从医学的角度来说,安胎是为了让胎盘在子宫内顺利发育,避免因为激烈的运动而造成胚胎脱落 。长期卧床休息对于孕妈们来说,也是有害的:
  (1)长期卧床容易加重孕妈便秘
  对一般的孕妈咪来说,本身就会因为妊娠反应、胎盘激素对消化功能的抑制以及增大子宫的压迫等原因造成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消化力下降和便秘等症状 。如果长期卧床,早场肠胃蠕动变慢,容易使得便秘加重,苦不堪言 。
  (2)长期卧床容易得血栓
  长期卧床,会让准妈咪全身的血液循环变得缓慢,机体的抵抗力下降,而血液在微循环中速度变慢就容易凝固,最常见是下肢、盆腔的深静脉血栓形成,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而且会因为长期缺乏运动,导致下肢肌肉废用性萎缩,生下宝宝之后下肢变得无力,走路困难 。
  因此,安胎是否需要绝对卧床,需要视个人情况来分析 。如果孕妇正处于阴道流血活动期,暂时卧床是必要的 。但如果阴道出血已经停止,B超显示胎盘后方和孕囊下方未见液性暗区,即使有多次习惯性流产病史,也无须绝对卧床,孕妇只需相对减少活动量,避免较激烈的活动即可 。
  如果存在以下几种情况的孕妈,就应尽量减少活动,以卧床的方式进行安胎:
  1、某些孕妈咪在孕早期有阴道出血的先兆流产,伴有下腹疼痛 。
  2、某些孕妈咪由于子宫解剖异常,如宫颈机能不全、子宫畸形等情况 。
  3、因某种原因到医院进行了宫颈环扎术的准妈咪 。
  4、准妈咪的先兆流产虽然没有阴道出血,但超声检查发现绒毛下或胎膜下有血肿 。
  另外,适当的活动(如散步等)对改善子宫及胎盘的血液循环是大有帮助的,倘若长期卧床,反而容易导致体质虚弱、消化不良、便秘、下肢萎缩,严重者还可能形成下肢及盆腔静脉血栓,甚至引起肺栓塞,反而不利孕妈及胎儿发育 。
孕早期安胎4大误区 孕早期保胎注意事项

文章插图
  误区3:多用黄体酮安胎
  对孕妈们来说,一旦宝宝出现丁点问题,都是全家人的关注焦点 。当然,所有的安胎药都应该遵循医嘱使用 。目前医学上用的比较多的安胎药,主要成分就是黄体酮 。黄体酮属孕激素类药物,近几年的科学研究发现,黄体酮不但有调节内分泌保胎的作用,还有很好的免疫保胎效果 。因此,对于早期先兆流产孕妇,或有习惯性流产史者,黄体酮作为常规的安胎药物是有一定道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