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论文,有关早产儿护理与治疗中的某些问题探讨

有关早产儿护理与治疗中的某些问题探探西护理杂志 2000年第2期第14卷 专科护理作者:赵军华 刘爱娟 朱凤莲单位: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453100中图分类号:R473.72
有关早产儿护理与治疗中的某些问题探讨
山西护理杂志2000年第2期第14卷专科护理
作者:赵军华 刘爱娟 朱凤莲
单位: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453100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84(2000)02-0079-01
ProbeIntoSomeQuestionsAboutNursingCareandTreatmentinPrematureInfants
ZhaoJunhua LiuAijuan ZhuFenglian
(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XinxiangMedicalCollege,Henan453100China)
正确地对早产儿进行护理与治疗是降低其死亡率、减少并发症及改善预后的关键 。随着新生儿医学的发展,对早产儿护理与治疗有了新的认识 。现结合有关资料及临床实践,谈谈早产儿临床护理与治疗的误区及新观念 。
1 早产儿病室的建立及早产儿护理
早产儿为高危儿,高危儿均应收入NICU 。但由于条件所限,许多医院未建立NICU 。结合实际,笔者认为可建立一般早产儿病室,以小房间为宜,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室温应保持在24 ℃~26 ℃,相对湿度60%~70% 。室内备暖箱、蓝光灯管、吸引器、氧气筒等基本设备及急救物品,如直接喉镜、气管插管、吸痰管及各种抢救药品 。
关于早产儿的护理,以往采取只有医护人员参与的封闭式护理 。目前提倡母婴同室,以满足母婴依恋需要,利于新生儿神经及精神发育和提高母乳喂养率,减少院内交叉感染 。一些医院采用袋鼠式护理(kangaroocare),即允许父母进入NICU短时间护理自己的婴儿,通过经皮测氧、心率、呼吸、行为状态等研究,袋鼠式护理对新生儿的生理状态的影响,结果其对新生儿的生理状态无不良影响,甚至能改善呼吸功能,减少呼吸暂停,降低氧的需求[1] 。以上两种护理仅限于病情相对稳定的患儿 。
2 体温护理
早产儿皮下脂肪少,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容易散热,故体温多偏低 。为此,保暖的重要性已引起临床的重视 。但却忽略了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未成熟,汗腺发育差,环境温度过高时其体温亦升高 。临床上常有一种误解即早产儿必须入暖箱 。实际对于体重<2 000 g者或经抢救复苏者、一般情况差及体温不升者方需入暖箱 。因为在低于或高于适中温度的环境中,其新陈代谢率及氧耗量均会增加,前者易致代谢性酸中毒、低血糖症;后者易致不显性失水量增加 。不适宜的环境温度均会使早产儿病死率增加[2,3] 。
暖箱温度要求维持皮温在36.0 ℃~36.5 ℃,肛温37 ℃左右,24 h温差<1 ℃ 。目前临床上采用按出生体重调节箱温,即体重>2 000 g时,箱温34 ℃~36 ℃;1 501 g~2 000 g时箱温30 ℃~32 ℃;<1 000 g时箱温34 ℃~36 ℃;1 001 g~1 500时箱温32 ℃~34 ℃[4] 。此方法简单但易出现箱温偏高或偏低,故笔者提倡按SAUER关于适中温度的计算公式进行调节较为合理[5]:年龄小于一周:36.6-0.34×出生时胎龄-0.28×日龄;年龄大于一周:36-1.4×体重(kg)-0.03×日龄 。箱温可波动于适中温度±0.5 ℃,出生时胎龄以周为单位,胎龄30周为0,小于30周为负数,大于30周为正数 。调节暖箱温度时还应注意室温对箱温的影响,采用预调箱内温度方式控制箱温时,一般室温低于箱温7 ℃时,预调箱温应增高1 ℃ 。
暖箱内的湿度以往认为应维持在60%~90% 。对胎龄较大的早产儿,现多不主张暖箱内加水 。但患儿有呼吸道感染时,相对湿度应保持在50%左右,因为湿度过低使呼吸道粘膜干燥,不利于分泌物的排出 。对胎龄小于30周者要求相对湿度提高,以减少其蒸发散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