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难得究竟难在哪里

【机会难得究竟难在哪里】机会难得是一句俗语,既然约定俗成,那就说明机会在大多数人眼里是稀缺和珍贵的 。那么,机会难得究竟难在哪里呢?在一次培训班上,一位中年教授目视着我们问了这么个问题 。有的同学说,难在我们没有做好准备,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大脑;有的说,机会太飘忽不定了,等不到你伸手,它就跑得无踪无影了;最精彩的回答要数这个比喻了,“机遇就像是在暴风雪中没有关好的窗户一样,可能突然被吹开,又突然被关上” 。
后来我才得知,这是奈斯比特的最新语录 。教授接着从机会的概念说起,来阐释机会难得,难在何处 。他说:“机会是一个好事,对吗?”大家说:“对 。”他接着又问:“机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好事呢?”众人沉默 。
是一个大多数人没有发现的好事 。教授自己回答了这个问题 。这句话让大家一下子茅塞顿开,机会难得就难在发现 。过后,我总感到意犹未尽,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思考来思考去,想到机会至少还有如下几难 。
难在辨识 。机会不会是耀眼的公主,身披霞光,面若桃花,迈着细细软软的脚步,无论走到哪里也会引人注目——机会肯定不是这副样子的 。那么,机会会是面目狰狞的怪物吗?说不准就是 。总之,你很难从面部表情上判断是不是机会 。机会的隐伏性、潜在性、不确定性等等特征,决定了机会的神秘莫测和真假难辨 。要认识机会,辨别机会,并非一件易事,需要知识、经验和智慧的积累 。
据说,金融大鳄索罗斯之所以能够连连得手,是因为他摸索出了一套不同于常人的理论,他正是依靠这一套理论来辨识机会,把握机会 。索罗斯认为,人们对世界的看法从根本上就存在着偏差,这种主观偏见无处不在 。这使我想起了一个实验,篮球明明是球体,可无论我们从哪一个角度看,看到的总是圆形 。这不能不说是人类的一大局限 。
索罗斯利用的正是这种局限,因为当这种局限体现在经济活动中时,就会出现经济活动参与者的思想与经济的真实状态的差异 。差异越大,就会远离平衡,出现混乱 。索罗斯把这种市场波动称为“盛衰序列” 。他就是在盛衰转换的混乱过程中,把握机会,从而获取丰厚利润的 。索罗斯毫不掩饰地说,他喜欢混乱 。为什么喜欢“混乱”这种乱糟糟的坏东西呢?因为混乱中往往蕴藏着常人不会轻易发现的机会 。
难在创造 。乔治·肖伯纳说:“人们总是喜欢抱怨周围的环境,但我不迷信环境 。那些成功的人们总是自己去寻找机会,如果他们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那么他们就去创造机会 。”可见,获取机会的路径不止一条,而创造机会应该是最高境界的路径了,但对于我们常人来说,创造、创新又谈何容易啊!再以索罗斯为例 。大家熟知的对冲基金遵循的是这样一条规律:卖空安全和流动性好的资产,做多风险高、流动性低的资产 。
它的基本原理是,市场往往会给不安全、不易变现的资产赋予较高的风险溢价和流动性溢价 。它最初推出时,不能不说是一个创举 。早起的羊总会吃到嫩草 。对冲基金正是遵循着这样一条规律,长年累月地实现着滚雪球式的发展 。但到了1998年,许多人都摸清了这个原理,各家对冲基金之间竞争激烈,赚钱便变得越来越困难了,以致一些基金不得不向出资者退还资金 。
这就是创新与跟风的区别,创新往往会有所向披靡、手到擒来的威力,而跟风只会越来越被动 。
联想也会促成创新,用爱因斯坦的话说,就是摘下成熟的果实并且发现他们之间的联系 。
1970年的世界博览会在日本大阪举行,世界上许多人都去了,美国人寿保险公司Afiac的创始人之一约翰·阿莫斯也去了 。当时,为了预防感冒,公共场所的很多日本人都戴着口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