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37周:胎盘早剥16例临床分析

正常位置的胎盘自妊娠20周后至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称为胎盘早剥 , 是妊娠晚期严重威胁产妇及胎儿生命的并发症 , 往往起病急、进展快 , 如处理不及时会引发严重后果 , 如DIC、肾衰及产后出血等 , 危及胎儿生……
正常位置的胎盘自妊娠20周后至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称为胎盘早剥 , 是妊娠晚期严重威胁产妇及胎儿生命的并发症 , 往往起病急、进展快 , 如处理不及时会引发严重后果 , 如DIC、肾衰及产后出血等 , 危及胎儿生命 。为了探讨胎盘早剥的临床表现、诊断、处理与母儿预后关系 , 现将16例胎盘早剥进行临床分析 。结果报告如下 。
胎盘早剥16例临床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发病率 1987年1月~2001年12月 , 14年间我院分娩总数5600例 , 发生胎盘早剥16例 , 发病率为2.86‰ , 其中妊高征557例 , 占分娩总数的9.95% , 发生胎盘早剥11例 , 占胎盘早剥总数的68.75% 。
1.2 年龄及胎次 年龄最小的22岁 , 最大的42岁 , 以23~30岁最多 , 占81.25%;初产妇占87.50% , 经产妇占12.50% 。
1.3 孕周 34~37周占25.00% , 37~41周占68.75% 。42周以上占6.25% 。
1.4 实验室检查 16例中血红蛋白50~80g/L占12.50%;80~90g/L占31.25% , 90g/L以上占56.25% 。
1.5 出血量 本组16例胎盘早剥平均出血量300ml , 其中≥400ml者占31.25% , >1000ml者占12.50% , 失血性休克占6.25% , 需输血者占25.00% 。
1.6 胎盘早剥面积 16例中无胎盘全部剥离者;剥离2/3者占12.50% , 剥离1/2者占6.25% , 剥离1/3者占25.00% , 剥离1/4者占56.25% 。
1.7 分娩方式 16例中行剖宫产者占62.50% , 阴道正常产占31.25% , 阴道手术助产占6.25% 。
1.8 产后出血 本组产后出血6例 , 其中阴道产2例 , 均用宫缩剂及按摩子宫促进宫缩奏效 。剖宫产手术中无发现子宫卒中 , 产后出血2例 , 子宫壁注射宫缩剂 , 按摩子宫 , 效果满意 。16例胎盘早剥均保留子宫 。
2 讨论
2.1 早期诊断是关键
早期诊断胎盘早剥是改善母婴预后的关键 。胎盘剥离导致底蜕膜血管破裂出血 , 通常有胎盘后血肿形成 , 这种情况可以是自限性的;随着进一步的出血 , 胎盘后血肿增大 , 将胎盘从底蜕膜掀起 , 当剥离面积达1/3时 , 胎儿可发生窘迫甚至死亡 。当剥离面积达1/2时胎儿多数死亡 , 胎盘早剥根据临床及实验室检查 , 可分为轻、中、重度 。轻度 , 轻微子宫激惹 , 无凝血异常 , 胎心正常;中度 , 可能有高张性子宫收缩 , 母体血压尚能维持 , 母体心动过速 , 纤维蛋白原血症 , 胎儿窘迫;重度 , 但可能是隐匿性的、伴触痛的高张性子宫收缩 , 母体低血压、低纤维蛋白血症 。
胎盘早剥的真正机理尚未阐明 , 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妊高征及慢性高血压为本病主要诱因 , 当底蜕膜螺旋小动脉痉挛或硬化 , 引起远端毛细血管缺血坏死以致破裂出血 , 血液流至底蜕膜与胎盘之间 , 形成血肿导致胎盘自子宫壁剥离 。本组发病诱因为妊高征者11例占68.75% 。(2)机械性因素可引起胎盘早剥 。(3)宫腔内压力骤减 , 本组1例羊水过多破膜时羊水流出过快 , 使子宫压骤然降低 , 子宫突然收缩 , 胎盘与子宫错位而剥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