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活动声音与足迹教案反思


大班音乐活动声音与足迹教案反思

文章插图
大班音乐活动声音与足迹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尝试用不同的乐器表现不同的声音,促进幼儿对图形记谱形式的基本理解,通过对动作的体验,帮助孩子了解不同的声音效果,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音乐活动课,快来看看声音与足迹教案吧 。
设计意图
一个音乐活动如何吸引孩子,如何体现孩子的参与性和创造性,这是我们经常思考的问题 。设计这一音乐活动,意在让孩子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感受不同的声音效果 。活动以故事为线索,循序渐进地开展,发展幼儿对声音的感受力与想像力 。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乐器表现不同的声音,促进幼儿对图形记谱形式的基本理解 。
2.通过对动作的体验,帮助孩子了解不同的声音效果 。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
活动准备
1.乐器:大鼓、手鼓、响板、木琴;手偶:灰老鼠、蓝老鼠、小猫、大狗熊、马 。
2.画有一些蓝色脚印的图形记谱,制作图形谱的材料:大圆点、小圆点、折线、波浪线 。
3.音乐:《哈巴涅拉舞曲》《快快告诉你》
活动过程
(一)播放歌曲《快点告诉你》,拉开《动画城》节目的序幕 。
1.播放歌曲《快点告诉你》,幼儿随音乐入场“小朋友们,咱们去动画城吧!”
教师:动画城节目要开始了,今天播放什么动画片呢?请小朋友们仔细听,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 。
2.故事导人:
(带手偶)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
有一只灰老鼠住在桥底,一天,它在桥下等它的客人 。等着等着,突然它听到桥上有“咚咚、咚咚”的声音(双手有节奏地拍膝盖I××l××l,模仿大狗熊走路的声音),“哦,原来是一个大狗熊从桥上经过,他不是我的客人 。”过了一会儿,灰老鼠听到一个很轻的声音(双手在地板上轻轻拍打,模仿小猫的脚步声),“噢,是一只猫,它可不是我的朋友 。
”又等了一会儿,灰老鼠听见“滴答、滴答”的声音(搓手模仿马跑的声音),“这只马也不是来看我的 。”灰老鼠继续等,这时候它听到了“吱吱、吱吱”的声音(用指尖在地板上轻轻地敲,模仿老鼠的脚步声),“嗯,我的朋友来了 。”(教师出示另一只蓝老鼠手偶 。
(二)感受声音与动作的关系 。
师:故事里有谁?谁第一个过桥?谁走路轻?谁又过桥了?谁是灰老鼠的朋友?请幼儿用手、脚和声音表现 。
教师再讲一遍故事:我们再来欣赏一遍故事,同时请小朋友分别扮演大狗熊、小猫、马、小老鼠,用手、脚和声音模仿他们从桥上经过的情形,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故事情节 。
(三)续讲故事 。
【大班音乐活动声音与足迹教案反思】师:故事还没结束,咱们继续听下去 。
灰老鼠问蓝老鼠在路上看见了什么,蓝老鼠说:“我看见有人在桥上洒了油漆,所有过路的都留下了蓝色的脚印,有胖子的、小猫的、球的,还有我的蓝脚印,我把这些脚印画下来了 。”
1.引导幼儿看“大桥上的蓝脚印”图,理解图形记谱的形式 。
教师拿出一幅“大桥上的蓝脚印”图,让孩子们描述,说说都有谁的脚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