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认知身体促进大脑发育


 
   身体认知的发展贯穿整个童年 。当宝宝通过运动和触碰来感受周围世界时,大脑就会形成一幅有关身体的“地图” 。这幅身体“地图”会随着宝宝经验的不断丰富以及自主运动技能的不断提升而愈发精细而准确 。
 
   大脑不仅能够记忆身体的各个部位,还能够提供有关身体大小、重量、轮廓以及各部位之间的位置等一系列信息 。根据周围环境,大脑能够建立起有如地心引力、物体硬度、弹性等信息的记忆 。通过这种方式,大脑能够获悉每块肌肉需要用多快速度、多少力气才能完成一项任务,并且能够有针对性地判断出要做什么和不要做什么,以及如何保持平衡而不至于摔倒 。
 
   这与驾车类似 。我们会产生某种“感觉”,即存储于大脑中的信息——有关使多大力打轮、如何加速、如何刹车或在停车场停车时要与临车保持多远的车距等 。逐渐地,这些“感觉”会得以“自动化” 。如果我们对车子没有良好的感知,遇到危险的可能性就会增大 。这与存在身体认知障碍的孩子是一样的——他们更容易显得笨手笨脚、缺乏协调性 。
 
   要培养良好的身体认知,并能够有序地学习、理解、创建完善的身体图谱,大脑必须从我们全部的感觉神经网络接受充足的信息 。我们必须意识到,仅仅“了解”自己的身体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有能力把这些信息与身体的空间运动有效地联系起来 。这就要通过内耳前庭系统对信息的接收来完成 。来自内耳前庭系统的信息会帮助我们明确身体所在的空间位置(相对于地心引力),以此平衡我们的身体 。这些信息对随之而来的其他感觉信息(视觉、感觉、关节及肌肉运动、听觉)的整合非常重要 。只有当各种感官同时工作时,我们才能明确我们在空间中所处的位置,以此为依据进行运动企划 。
 
   没有良好的身体认知,运动企划就会出现困难 。很多动作通过重复练习而得以“自动化”,无意识地表现出来 。如果该现象没有出现,那么边思考边运动这一能力对于孩子来说会变得十分困难 。而且入学后,对这一能力的要求标准还会更高,因为孩子在学校里不仅要学习写字,还要在书写时思考他们想表达的内容 。
 
   当随“感觉运动”体验所得到的信息被大脑所吸收,记忆和托管功能便开始发展 。当孩子第一次尝试跨越梯子,他们一定是仔细观察并集中精力地去做每一个动作 。随着他们跨越梯子的经验不断丰富,该运动会变得越来越容易,因为他们的手、脚及身体曾经做过这项练习!通过经验他们了解到——什么、哪里、何时、如何,以及为什么要把一系列运动进行分类或组合 。
 
    意识到身体的双侧性,是身体内部方向感(左、右)发展的前提,同时对身体的充分认知也有助于孩子理解更多的方向概念,比如对前、后、中间等方位的正确理解 。首先,孩子必需知道她有前胸,还有后背 。这种方向感对于书写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孩子理解字母、单词以及数字的笔画和走向 。
 
  因此,身体认知是重要的“基石”,未来许多技能的建立都依赖于此 。下面是一些非常好的运动,能够帮助您的小宝宝建立他们的身体认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