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锻炼宝宝的创造力


创造力也是一种思维能力,它并不是漫无边际、天马行空式的创意,而是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新事物、帮助人适应环境的能力 。但相对来说,并不是比较聪明的人,就一定有较高的创造力 。事实上,历史上有很多有成就的人,本身智商不一定很高,书也不一定读得呱呱叫,但因为他们点子多 。心思巧,遇到问题决不放弃,所以成就反而比一般人高出许多 。
创造力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美国最新的研究指出,相比智商而言,想像商数更能准确地预知宝宝未来的学业是否成功 。因此,培养宝宝的创造力是爸爸妈妈能为他做的最好的事 。让你的宝宝成为原创的思考者,让他从小就明白:许多问题不是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当宝宝长大以后,他会拥有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事物,创造力本身会让他一生都感到幸福和快乐 。
【【专题】锻炼宝宝的创造力】 美国创造性思维研究专家托伦斯等也发现,3-5岁是宝宝创造性能力的高速发展时期,而5岁以后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我国的宝宝同样也存在着先上升后下降的现象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家庭和学校两方面的影响造成了这样的现象 。宝宝在婴幼儿期在幼儿园或者家庭中主要的活动是以游戏为主,家长和老师对宝宝的游戏活动很少约束,宝宝有很多自由的空间,去随意地玩、随意地想、随意地发挥 。而这时家长和老师也不会对宝宝的想法或行动进行过多地干预,宝宝不会因为自己的胡思乱想遭到别人的否定和指责 。所以创造性思维发展良好 。但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宝宝就要开始面对学习活动,这时的家长和老师就变得“严厉”起来,因为他们此时强调的是宝宝应该掌握更多的知识,更重视宝宝能否正确地思考 。他们会告诉宝宝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该做什么,不要做什么 。因为有了统一的标准,宝宝的行为又随时受到成人们的监督和评价,当宝宝没有按照成人教给他的那样去做,宝宝就会受到批评和惩罚 。这样宝宝为了迎合成人,渐渐放弃了自己的“胡思乱想”,乖乖地向着成人们想要的答案思考着,这样自己便能得到大人们的赞赏和奖励 。因此,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
 创造思维是衡量一个人智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3岁以内宝宝的创造思维还处在萌芽状态 。3岁后宝宝的创造思维才会有较大的发展,但仍存在很大的直观性、不稳定性 。例如要求孩子说出“水可以有什么用”?他们会说出洗手、洗脚,洗衣服、洗碗等,但这些发散只局限在同一类别的用途---洗涤 。因此,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帮助孩子积累生活经验,使孩子知道可以用水浇花,可以用水养鱼等 。在培养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激发孩子的求知欲,鼓励孩子进行幻想,并通过智力游戏来训练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
提起创造性思维大家似乎觉得很神秘,并经常把它与爱因斯坦等大科学家联系在一起 。当然,科学上的新发明、新发现、文学艺术上的杰出作品等都是人类创造性思维的丰硕成果 。但事实上,创造性思维并不是少数发明家专有的,凡是思维健全的成人和儿童都具有或多或少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比如,一个宝宝发现了摆弄玩具的新方法,一个学生想出了数学题的新解法,一个人设计布置他的新居等,都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创造性思维的例子 。可见创造性思维的本质在于一个“新”字,提出新问题,用新的方式解决面临的问题,创造出新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等 。创造性不同于模仿,模仿只不过是在相同的情境中重复别人的行为或反应罢了 。具体方法有一下一些:1、创设良好的条件发展宝宝的动作 。大脑是思维的主体,动作的发展(特别是四肢的精细动作)对大脑的灵活度起催化作用 。所以父母应尽量使宝宝的动作得以发展 。2、发展宝宝的语言能力—包括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和表达形式,语言能力的发展可使思维更清楚地表达 。3、丰富社会经验 。知识源于生活,日常生活经验会给宝宝的思维提供丰富的素材 。4、启发思维 。爸爸妈妈应随时随地启发宝宝就日常生活中简单的事物展开联想 。5、利用故事引发宝宝的联想 。故事是宝宝喜欢的一种形式,让宝宝续故事就是一种培养创造思维的理想方式 。6、创境设疑 。爸爸妈妈有意设置些情景疑问,让宝宝设法解决 。比如:爸爸给宝宝讲故事,小朋友玩球不小心球掉到小土坑里了 。这时可问宝宝:“有哪些办法可以把球拿出来?”宝宝会说“用手拿”、“用棍子挑”、“用铁钩钩”、“往坑里灌水让球浮上来”等,聪明的宝宝甚至会说“到动物园请大象来用鼻子吸出来”,这些都是创造思维的表现 。7、利用游戏进行教育 。如:爸爸妈妈给宝宝准备一个勺、一根皮管、两只桶(一只装水,一只空桶),要求宝宝尽快把水从一只桶转移到另一只桶中,但不能倒的方法 。一般情况下宝宝会拿勺去舀,这时父母应教宝宝把皮管一头插入装水的桶内,一头插入空桶,水就会顺皮管流到空桶里 。8、利用看图改错 。如:衣服穿得对不对?将动物身体部位移动后还原、猜谜语、连贯提问、归类对比、找异同等方法训练宝宝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准确性和创造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