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效应”是神话



美国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社会心理学家希思(Chip Heath)教授最近接受传媒采访 , 对以讹传讹的“莫扎特效应”(Mozart Effect)做出批评和澄清 。所谓“莫扎特效应”是指聆听古典音乐能够起到提高智力的神奇功效 。这个说法缘起于拉舍尔(Frances H. Rauscher)等人的系列研究 , 他们从1993年到1998年在《自然》等专业刊物上先后发表了三篇研究报告 。
最初的实验是让36名大学生聆听10分钟的莫扎特《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K. 448)》 , 在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后发现 , 聆听莫扎特的音乐能促进空间相关的作业能力 , 智商测试(IQ)提高了8或9分 。其理论依据是 , 音乐与人类的空间认知能力分享着共同的神经机制 。
【“莫扎特效应”是神话】这个研究受到了传媒的广泛报道 , “莫扎特效应”也在社会传播中被夸大和神奇化 , 造成轰动效应 。商家及时推出“莫扎特效应CD” , 热心的父母让自己未成年的孩子——儿童、幼儿、甚至婴儿和胎儿反复聆听莫扎特音乐 。有的高中数学教师在考试时给学生播放古典音乐 。美国有几个州已经通过法令 , 要求州政府资助的幼儿园播放古典音乐 , 并向新生儿的母亲免费发放古典音乐的CD 。
目前这股“用莫扎特音乐提高智力”的风潮也传到了中国 , 互联网上可以发现许多销售“莫扎特效应CD”的站点 。
然而 , 社会传播中的“莫扎特效应”是一个神话而不是科学 。
1999年8月26日的《自然》杂志以“莫扎特效应的前奏还是安魂曲”为题刊登讨论 , 包括两篇强烈质疑的文章 。其中 , 哈佛大学查伯里斯(Christopher F. Chabris)通过meta-analysis方法指出 , 拉舍尔发现的“莫扎特效应”增进认知的作用是微小的 , 也无法反应出总体的IQ或推理能力上的变化 。
而这一微小的具体表现的提升完全可以用简单的右脑“愉悦刺激”作用来解释 。
另一篇质疑文章出自斯蒂尔(Kenneth M. Steele)等9位美国和加拿大的心理学家 。他们首先指出 , 1994至1995年已经有4份(专业心理学刊物上发表的)研究报告表明无法确认拉舍尔等人最初发现的“莫扎特效应”——空间推理能力的增强 , 表现在IQ测试上8—9点的提升 。拉舍尔等人继而在1998年的报告中对此效应做出限制 , 改用以“折叠和剪切纸张作业”来测量时空推理能力的增强 。
但是 , 斯蒂尔研究小组按照原始报告采用的步骤进行重演性实验 , 结果没有发现音乐对推理能力(无论以何种方式来测量)有任何明显的提高 。同期《自然》杂志也发表了拉舍尔本人的回应 。她首先说明 , 他们的研究从来没有宣称“听莫扎特音乐能使智力提高” , “莫扎特效应”仅仅限制在“时空性的作业”(spatial-temporal tasks)的范围内 。
她认为 , 查伯里斯的批评针对的是“抽象推理能力” , 而她研究的“时空性的作业”只是前者的一个子集 。至于研究结果无法重演的问题 , 她指出 , 虽然“莫扎特效应”无法在所有实验条件下重演 , 但也有研究成功地重复了这一结果 。(但我们从文献注释中发现 , 在她列举的11篇支持性的研究报告中 , 有5篇出自她自己的研究小组 , 还有3篇出自同一个研究小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