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节气 秋分养生注意三大要点

秋分节气已经渐渐向我们走来 。很多人都开始考虑接下来的秋分节气中我们应该怎么去生活 。在秋分节气中 。我们最重要的就是养生 。那么 。在秋分节气中我们养生需要注意些什么呢?怎样去做才能够健康养生?接下来 。小编会给大家带来答案 。
秋分养生三大要点
收养神气心理平静
经过一夏的生长 。万物逐渐结出果实 。步入秋天收获的季节 。世间万物都呈现出从容安定的状态 。人的生命活动适应季节变化 。与大自然保持一致 。也应当收敛神气 。保持平和心态 。即在精神情志方面要收敛各种嗜好、欲望 。保持宁和的心境 。“使志安宁” 。顺应秋之“容平” 。秋天草叶枯落、花木凋零 。一派萧瑟 。极易引发人凄凉、悲伤之感 。使之产生忧郁、焦虑、烦躁等情绪变化 。这些消极情绪会加重秋天肃杀之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应该注意避免 。
使神气收敛 。情志安定 。就要从生活起居、运动等多方面进行调节 。如生活规律 。早睡早起 。适当运动 。积极锻炼身体 。并选择一些宁心安神的娱乐活动 。如书法、绘画、赏花等 。也可登高望远 。以开阔心胸 。使内心豁达 。心旷神怡 。从而安定神志 。
收养阴津预防秋燥
秋分以后 。雨水渐少 。秋燥便成为气候主流 。秋燥最易伤阴 。引起口咽干燥、咽痛咳嗽、皮肤干裂、便秘等症状 。因此必须注意固护阴津 。养阴防燥 。所以这一时期应保持居室内的湿度 。平时注意多补充水分 。多吃一些水果蔬菜 。一些益阴的中药如沙参、麦冬、桑叶等也可以适当服用(如泡水喝) 。都有不错的效果 。
另外 。秋燥有温燥、凉燥之分 。秋分以后天气渐冷 。因此会以凉燥为主 。即在燥的症状外还会增加受凉的表现 。如畏寒怕冷、咳痰发白等 。故此时亦需注意防寒保暖、固护阳气 。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 。适度“秋冻” 。睡觉时要盖好被褥 。少吃生冷食物 。尤其是患有胃肠疾病的人 。更要注意固护脾胃 。以防寒冷刺激引发旧患 。若出现咳嗽有痰 。可用杏苏散发散风寒 。宣肺化痰 。
收益肺气防呼吸病
按照中医五行五脏配属 。秋属金 。主肺 。肺合鼻、皮毛 。秋天凉燥之气又最易侵犯口鼻皮毛而首先伤肺 。引起口唇干燥、干咳甚至哮喘等呼吸道疾病 。所以在秋分之际也要注意保养肺气 。防范呼吸道疾病 。可服用黄芪、太子参、杏仁等入肺经、补肺气的药物 。
《素问·藏气法时论》上说:“肺欲收 。急食酸以收之 。用酸补之 。辛泻之 。”在饮食调养上可以多食酸味、少食辛味 。并配合以甘润之品 。以合秋收之道 。因为酸可收敛肺气 。酸甘又可化阴 。以滋益阴津;而辛味则会发散肺气 。故应少食葱、姜、蒜、韭、椒等辛味之物 。适当多吃一些酸味甘润的果蔬 。如秋梨、石榴、葡萄、柿子、甘蔗、藕、百合、银耳、蜂蜜、乳品等 。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 。但同时注意不要过补 。否则会给肠胃造成负担 。以致胃肠功能失调 。
秋分的精神养生和饮食调养
秋分节气的到来代表着我们已经真正进入到了秋季 。在这个节气中 。我们会感觉昼夜相等 。能够得到很好的休息 。而我们在养生中也有着一定的规律 。比如说阴阳平衡 。我们人体内的阴阳受外界气候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而在这秋分节气中 。我们应该保持阴阳均衡 。
精神调养最主要的是培养乐观情绪
精神调养最主要的是培养乐观情绪 。保持神志安宁 。避肃杀之气 。收敛神气 。适应秋天平容之气 。体质调养可选择我国古代民间九九重阳(阴历重阳节)登高观景之习俗 。登高远眺 。可使人心旷神怡 。所有的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顿然消散 。这是养生中的养收之一法 。也是调节精神的一方良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