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价格“打滚”上涨 国产替代或催生出下一个“宁德时代”( 二 )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次的芯片危机虽然有疫情影响的因素,但其实更大一部分因素是芯片行业产能投资有些过于保守了 。相比于消费类MCU,车用MCU对于可靠性、稳定性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工作温度范围、通信能力、低功耗、安全机制等维度,并且基于对安全事故的零容忍以及对零部件长期稳定工作的要求,也对汽车芯片供应商形成了一定的技术门槛 。
“MCU主要分为消费、工业控制、车规三大类,目前三个品类全部爆缺 。汽车MCU用量是有大幅提升,但相对于消费电子和工业控制,车规级MCU的需求量相对较小 。”航顺CEO刘吉平表示,“中国芯片创业者比较务实,基本上先从需求量大的消费类芯片切入,逐步往高端迈进 。随着车用芯片需求量的爆发,目前已经基本到了进入高端的时间点 。”但他同时指出,车规级MCU的价格高、毛利高,但门槛也高,真正进入整车厂的周期会比较长 。
“此番缺芯让很多芯片公司迈向了车规级产品的研发 。但短期内,已经量产或正在研发的公司广告效应大于实际出货效应 。整车厂采用一款芯片,不仅关注芯片本身的性能指标,还要考量芯片公司的产能供给量、产品稳定性、ISO质量认证之类相关因素 。”航顺CTO王翔认为 。在他看来,1至2年内有望突破国产MCU在整车厂的高端应用,届时不仅可进入车窗、雨刷等应用领域,还有可能打入车辆的中控系统 。
新增企业暴增3倍
独角兽公司显现
面对芯片短缺的困境,我国正致力于突破技术封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市场规模扩大这两大因素的影响下,2021年我国芯片行业进入全面爆发期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新注册芯片相关企业数较去年同期增长302% 。该领域投资额近4898亿元,签约芯片项目216个 。
在这之中,人工智能芯片企业地平线受到各方关注 。地平线推出的车规级AI芯片被业内称作“中国第一芯”,是国内唯一一家实现汽车智能芯片前装量产的企业 。高瓴创投、五源资本、国泰君安国际、长城、上汽等均出现在其投资人名单中 。天风证券表示,从中长期维度上,“国产替代”是当下时点的板块逻辑,“国产替代”下的“成长性”优于“周期性”考虑 。
据了解,地平线量产的中国首款车规级AI芯片征程2,实现了中国车规级AI芯片量产零的突破,现已公布搭载地平线征程2芯片的有长安UNI-T、奇瑞蚂蚁、智己汽车、长安UNI-K、广汽埃安AION Y、东风岚图Free、江淮汽车思皓QX、广汽传祺GS4 Plus、上汽大通MAXUS MIFA概念车9款车型 。该公司高层向采访人员确认,已经开始交付产品的地平线目前已经具备了造血能力,在接下来的发展中,该公司将有两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其一是继续扩张市场,2021年完成100万套交付的目标,2022年争取完成300万套交付;其二是寻找机会,最快在2年内于科创板上市 。
一张张涨价函如雪片般飞来,这对整车企业来说是不小的压力,但对芯片公司来说就是无形的动力 。如今芯片行业面临百年未有的大变局,国产替代过程中最先出线的那个,说不定就将成为下一个“宁德时代” 。
相关报道:
芯片短缺加剧 欧美日车企停工潮扩大
“缺芯潮”下国产替代的新机遇
“缺芯”冲击 这家车企核心基地或停产!汽车产业苦盼产能 半导体投资迎良机?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责任编辑:DF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