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屎把尿危害大!是谣言还是真相?

【把屎把尿危害大!是谣言还是真相?】孩子在很小的时候都不会自己去上厕所,那么就会依赖父母,随着孩子年纪的逐渐增大,还应该给孩子把尿吗?把屎把尿危害大!是谣言还是真相?
关于“把屎把尿”(后文都简称“把便”)的话题,一直是妈妈们咨询的热门话题之一,“把便”不光在老年人养育孩子中有非常大的比例,很多年轻父母也因为各种相互矛盾的网络信息,不知如何取舍,有很多就听从家中老人的安排,在给宝宝“把便” 。
和纸尿裤不同的是,很多年轻父母对于婴幼儿排便训练的知识和理解不足,或者被网上各种关于排便训练的求助贴以及诉苦贴吓到,加之咱中国整个大环境对于2岁以上(甚至于1岁半以上)的孩子兜尿布湿的接纳性差,所以很多年轻父母一听说老人以前是怎么给孩子“把便”,从而成功让孩子“不尿裤子”的,就觉得可以不妨一试 。
于是,关于“把便”的争议就不仅存在于两代人之间,同龄年轻父母之间同样存在争议 。
我个人是反对“把便”的,也不让家里的其他人给孩子“把便” 。
不利于孩子的睡眠
我反对把便的第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利于孩子的睡眠 。
时不时就有家长咨询我:“为什么我家孩子晚上要大小便总是哭着醒过来呢?我们给他兜了尿布湿的呀?”
习惯于被“把便”的孩子,会将把便时的嘘嘘声和排便建立关联,形成一种条件反射,于是,夜间即使他要大小便,可是如果没有听到“嘘嘘”声和被抱起来,他们就会憋着不尿,哭闹不安,只有在被解开尿布把便时,他们才会排便 。
这样的情况对于娃的睡眠质量有很大影响,因为如果不是这样,很多宝宝并不会醒来,直接睡梦中就在尿布湿里尿了 。大家都知道,睡眠对于孩子的发育至关重要,长期没有好的睡眠质量,对孩子的长远发展都有很大影响 。
我之所以把这个作为第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有的人主张:“强行把便是不对,但是如果发现宝宝确实有便意,把一下又何妨?”
确实,在孩子有便意的时候把便,通常宝宝会快速拉,对身体损伤的可能性小,但是,这样的主张是基于一个假设:“习惯了把便的孩子,你不把他就能马上适应回尿布 。”
但是,有没有考虑过:如果形成把便和排便的条件反射,对睡眠的影响怎么办呢?在共公场合怎么办呢?

把屎把尿危害大!是谣言还是真相?

文章插图
影响宝宝的专注力
我反对把便的第二个重要原因是:影响宝宝的专注力 。
专注力一直是众多家长关心的热点话题,经常收到一些妈妈们的提问:“徐医生,为什么我家孩子总是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啊?做什么事情都只是专心一小会儿” 。
殊不知,对于注意力的培养,幼年时的养育方法非常重要 。因为幼儿的注意力稳定性差,需要不断从各种活动中练习自己的注意力,这个时候,各种在孩子专心玩耍时打断他的行为,就会影响他的注意力的发展 。
把便就是这样一个影响因素,很多家长盯着时钟,每30分钟把一次尿,时间一到,无论孩子在做什么,愿不愿意,抱起来就要把尿,大人焦虑辛苦,孩子注意力的发展也受到影响 。
希望孩子自己学会体察便意
我反对把便的第三个重要的原因是:我希望孩子自己学会体察和认识自己的便意,理解便意和实际大小便排出之间的时间顺序和间隔概念,从而自己根据对身体便意的感受,学会以何种节奏控制自己排便的行为,而不是依赖于大人是否给他“把便”这个动作来调控自己的排便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