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万亿GDP城市一季报:合肥经济增速仅次武汉( 二 )


据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发现,一季度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表现较好的城市,一个共同特征是当地汽车、医药制造业与外向型产业成为主导因素 。其中,3座城市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超30%,分别是北京(35.4%)、合肥(35.2%)、广州(31.3%) 。
具体而言,广州、合肥第二产业高增长的主要动力是汽车工业 。一季度,广州汽车制造业同比增长64.5%,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0.3个百分点,对全市规上工业增长贡献达43.8% 。
被誉为“风投城市”的合肥市,依托从新能源车用电池到整车制造的产业链,一季度汽车产量22.5万辆、同比增长86%,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为2.43万辆、同比增长358%,约占全国的5% 。合肥还提出,要建设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全国新能源汽车之都,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超过千亿,整车产能达100万辆,成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
北京第二产业的高增长,则受益于新冠肺炎疫苗生产的推动 。今年一季度,北京全市医药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291.5亿元,同比增长达6.8倍 。
广州杭州等接触式消费增长快
我国疫情获得良好控制,给地方从消费推动经济复苏创造了可能 。这在万亿GDP城市的一季度经济运行中有直观表现:实体店铺的销售额大幅增长 。以泉州为例,一季度泉州限额以上零售业实体店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6.3%,比2019年同期增长6.4% 。
此外,化妆品、金银珠宝和体育用品等也出现大幅增长 。以广州为例,一季度数据该市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同比分别增长13.4%、29.9%和71.8% 。
【解码万亿GDP城市一季报:合肥经济增速仅次武汉】与之类似的还有杭州,“提质类”商品出现较快增长,一季度杭州限额以上单位实现体育娱乐用品类和化妆品类分别增长6.2%和52.3%,两年平均增速分别达54.5%和24.2% 。
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是,收入水平较好的地区,一季度消费升级意愿显著加强 。例如,2020年杭州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6万元,人均消费性支出超过4万元,收入与支出均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 。这使当地中高端品牌的服装、日用品、金银珠宝、通讯器材、中西药品等商品销售快速增长,一季度增幅分别为108.8%、125.9%、171.9%、964.4%、163.7% 。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随着国内疫情持续稳定、疫苗接种率逐步提高,被抑制的返乡需求将在“五一”假期充分释放,或将为二季度消费数据形成类似“春节效应”支持 。从部分城市餐饮消费数据看,一季度餐饮消费仍未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一大因素是受春节“就地过年”影响,但“五一”返乡潮和旅游潮有望带来改变,加快餐饮消费复苏 。
货运景气度是城市经济活跃度的先行指标,特别是对部分枢纽城市而言 。以广州为例,一季度全市完成货运量2.25亿吨,同比增长29.8%,比2019年同期增长4.7%,两年平均增长2.3% 。货运周转量同比增长3.1%,比2019年同期增长0.5%,两年平均增长0.2%,其中3月完成铁路货运周转量2.63亿吨千米,创近两年单月新高 。
从进出口来看,海外抗疫与“宅经济”需求继续推高一季度部分城市外贸景气度 。郑州是目前全国唯一的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航空货运量居全国前列,一季度该市外贸增速高达92.4%,显示出极高反弹势头 。这也是目前万亿GDP城市中外贸增速最高的城市 。
需要说明的是,一季度郑州外贸激增也与苹果5G手机全球需求增长密切相关 。郑州是“苹果产业链”重要一环,以富士康为代表的代工厂生产了全球50%以上的苹果手机 。
此外,一季度苏州外贸进出口达5578.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7%,总额位列上海、深圳和北京之后 。相比郑州,苏州外贸产业成熟度更高、产业配套能力更强,面对海外疫情反复,苏州外贸企业展现了较强的产能承接能力,为当地外贸增长注入了强大外部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