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十大哺乳方式

在母乳喂养过程中,掌握哺乳的方法与技巧,对是否可以顺利完成母亲的哺乳任务,更好的养育婴儿,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母乳喂养,是促进优生优育的重要手段 。
但,该如何促进母乳喂养,如何提高泌乳质量,不仅是摆在医护人员面前而且是摆在产妇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
妈妈的十大哺乳方式
要说任务艰巨,主要是指产妇的哺乳意识还很淡薄 。产妇自己了解哺乳的重要性,是提高哺乳质量的关键 。在这一关系到人类素质优劣的巨大工程中,产妇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因为产妇自己就可提高泌乳质量,而且有许许多多的切实有效、简便易行的方法可以直接采用 。目前公认有效的有如下几种:
1、不定时喂奶,按需供给好处多 。以往有不少人认为,定时喂奶有利于乳汁大量分泌,其实不然 。不定时喂奶,可因婴儿频频吸吮、刺激、及时排空乳房,而有利于反射地引起大量的泌乳素释放,使乳汁分泌犹如泉水源远流长 。医务人员曾做过临床试验,将同样条件的产妇,按定时和不定时喂奶的分为两组进行观察,结果在24小时乳房充盈者中,定时喂奶的仅占3.4%,不定时喂奶的则高达65.6%,证明不定时喂奶的乳房充盈明显高于定时者 。
2、适当增加乳母营养是乳房充盈的重要保证 。乳汁的来源取自于母体、取自于母体对营养的摄入多少 。大量的资料证明,肉类、蛋类及豆制品类食物,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及时、适量、科学地补养母体,不仅仅使产程中的消耗得到补充,而且为乳汁分泌创造了及其重要的条件 。据临床对比观察,每日两餐肉类、蛋类及豆制品者,比每日一餐该类食物者要好的多 。软食、汤类、鱼类食物,易于母体消化吸收,对增加泌乳很有好处 。
3、正确的哺乳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我国一胎率高,产妇绝大多数没有哺乳经历,作为产妇应多多听取医务人员的宣传教育,正确掌握哺乳要领 。在有经验人员的指导下,哺乳时做到手呈C字型,将乳房轻轻托起,以利于排乳 。切忌剪刀式固定乳房,两侧乳房应交替哺乳,以免两侧乳房不等大对称,影响将来的美观 。对于乳头凹陷或较短者,应避免在口腔负压下拉出乳头,以防止引起乳头疼痛和损伤 。哺乳结束后,可挤少量的乳汁均匀地涂抹在乳头上,以保护乳头表皮 。喂饱婴儿后,乳头应及时脱离婴儿口腔 。乳母内上衣应该穿着软布料衣衫,不宜衣着化纤、粗糙之衣,谨防对乳头的不良刺激 。
4、注意哺乳细节 。在哺乳初期乳量不足时,特别是在婴儿生后一个月之内,应尽量不要使用奶瓶哺乳,以避免婴儿出现乳头错觉,发生拒食吸吮母乳的现象 。在婴儿吮吸乳头的时候,应该含住大部分乳晕,因为压迫乳晕有益于刺激乳汁分泌及流出 。同时,还应该注意两个乳房轮流喂哺,以保证营养全面均衡 。双侧乳房轮流喂哺,婴儿在一天内可以从两边的乳房获得大致等量的奶水,既能吃到前奶,也可吃到后奶,营养全面,不仅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也有利于乳汁的正常分泌与“休整” 。
5、注意防止婴儿吐奶 。婴儿吐奶现象较为常见 。如果吐奶严重,往往影响婴儿的哺乳“兴趣”,同时对乳房保健也是不利的 。由于婴儿的胃呈水平位,容量小,连接食管处的贲门较宽,不容易关闭,而且连接小肠处的幽门较紧 。婴儿吃奶时如果吸入空气较多,奶液容易倒流入口腔,引起吐奶 。其实,只要注意哺乳方法,吐奶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首先要采取合适的喂奶姿势,尽量抱起婴儿喂奶,让婴儿的身体处于45度左右的倾斜状态,胃里的奶液自然流入小肠,这样会比平躺着喂奶可以减少发生吐奶的机会;其次,喂奶之定注意婴儿简单“消化”一下,让胃中的空气排出 。可在哺乳后讲婴儿竖直抱起,病轻拍婴儿后背,让婴儿通过打嗝的方式排出吸奶时一并吸入胃里的空气,然后再把婴儿放到床上,一般就不会出现吐奶现象;第三,哺乳后不宜马上让婴儿仰卧,而是应当侧卧一会儿,然后再改为仰卧,如果仰卧也要保持上身较高的位置 。当然,每次的哺乳量不宜过多,间隔时间不宜过短 。婴儿发生吐奶,如果没有其他异常,一般不会影响婴儿和生长发育 。所吐的奶如果是豆腐渣状,属于奶与胃酸起作用的结果,为正常现象 。假如婴儿呕吐频繁,且吐出呈黄绿色、咖啡色液体,或伴有发烧、腹泻等症状,属于病态,应该去医院及时就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