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的焦虑时刻:3成初创药企股价破发、近百个临床项目围剿热门靶点( 二 )


实际上,过去半年已经有企业“撤退” 。2020年底以来,默沙东、百时美施贵宝、阿斯利康和罗氏均爆出在国外撤销PD-1/L1产品适应症的消息 。其中,K药和O药都撤销了小细胞肺癌的适应症,罗氏的T药撤销了尿路上皮癌适应症 。今年3月,百奥泰宣布终止了BAT1306(PD-1)的开发 。

创新药的焦虑时刻:3成初创药企股价破发、近百个临床项目围剿热门靶点

文章插图
还有些企业,选择以合作的方式在PD-1赛道上进行突围 。今年4月,阿斯利康获得君实生物“特瑞普利单抗”在中国大陆非核心市场的推广权及尿路上皮癌适应症的全国独家推广权 。
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王磊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阿斯利康负责的“特瑞普利单抗”市场主要是中国的四五线及以下县域市场 。选择与君实合作,是因为自身的“英飞凡(度伐利尤单抗注射液)”的适应症还较少,联合君实的获批适应症有望加强在临床上的竞争力 。
但PD-1的白热化竞争还没有到头 。GBI Health药监数据显示,除获批的8个PD-1/L1,临床审批已通过的PD-1有48个企业,涉及受理号361条 。其中进口企业有10家,国产企业有38家 。
研发之路:仿创扎堆,“自主创新不等于自己创新”
为什么自带“创新药”属性的药企都要开发PD-1?一方面与中国药物生态环境有很大关系 。2010年以前,中国新药可及性低,更难进入医保目录,患者经济负担大,所以先进药物的渗透率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
进入2010年后,一大批具备海外留学和跨国药企工作背景的人才回流创业,他们清楚中国新药上市和可及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所以倾向于选国外尚未上市,但已经处于二、三期临床阶段的创新药,尝试同类靶点产品研发 。这类研发项目被称为快速跟随(fast follow)仿创,药物研发风险较首创更低,还有更多经验可以借鉴 。
另一方面,PD-1可能会成为肿瘤治疗的基石药物 。百奥泰总经理李胜峰近日对外表示,不久的将来PD-1或会成为基础性用药,未来谈起PD-1或许就像讨论抗生素一样稀松平常 。
但国内自主研发的创新药还处于“补缺”、“跟随”状态 。《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人员统计发现,2018年~2020年,国内共批准33个1类新药上市,包含PD-1、恩沙替尼、奥美替尼、氟马替尼等重磅创新药品,但绝大多数还是快速仿创 。比如,恒瑞医药新药“甲苯磺酸瑞马唑仑”是在老药“瑞马唑仑”基础上开发出的甲苯磺酸盐类化合物,“瑞马唑仑”原研药为英国的CeNeS;豪森药业获批的“甲磺酸氟马替尼”是第二代TKI抑制剂药物,结构上被认为是升级版的“格列卫” 。
另有数据显示,全球前十大创新药热门靶点的集中度为13.08%,国内达到29.28%,最拥挤的靶点VEGFR/VEGF、EGFR、PD-1/PD-L1等靶点的在研项目,中国的研发数量分别为98个、89个和69个,在全球同靶点中占比均超过50% 。
繁华背后,中金资本运营有限公司总裁单俊葆喊出:“自主创新不等于自己创新 。”俞德超也强调,高水平重复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每个人都要思考接下来国内创新药要怎么走 。两年前,信达生物做了一个比较大的决定,今后发展基于“创新+全球化”两方面,开发具有全球first-in-class潜力的药物,在全球市场开发和商业化信达的药物 。
科越医药首席业务官何奇志在谈到药企扎堆仿创现象时也谈到,应该注意到fast follow的现象,但不应该担心它,“企业扎堆fast follow跟我们这个行业还处在比较早期,不是特别成熟有关 。我们的人才、资本都还处于早期,企业不敢冒太大风险,因为一旦风险太高就怕自己出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