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杠杆率9年来首降!这份报告揭示杠杆率最新变化 关注债务灰犀牛( 二 )


企业部门杠杆率仍会回到去杠杆路径中
我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多年来在国际上位列前列,去年受疫情影响增幅同样明显 。2020年末,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为162.3%,一年中上升了10.4个百分点 。报告称,根据国际金融协会的数据,美国、英国、日本和德国的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在2020年分别上升了6.1、6.6、2.8和6.2个百分点,均小于中国的增幅 。且大部分国家在下半年的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已经开始下行 。
“2020年全球杠杆率上升主要体现在居民和政府部门,而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杠杆率增长幅度是有限的 。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疫情冲击下中国与其它(发达)经济体救助方式上的差异 。”报告称,中国侧重于保市场主体,支持企业,导致企业杠杆率大幅攀升;其它(发达)经济体更侧重于对居民部门的支持,包括向居民直接派发现金,而企业债务增速甚至是有所下降的 。
不过,从季度环比变化看,我国企业部门杠杆率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已经连续三个季度有所下行 。2021年一季度,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从2020年末的162.3%降至161.4%,降低了0.9个百分点 。
疫情冲击下企业部门杠杆率调头回升或只是短暂现象,随着经济企业复苏,企业部门杠杆率将重回下降通道 。报告表示,随着经济逐步恢复,央行稳字当头、保持定力,对企业贷款的增速已基本恢复到了2019年的水平,信用环境走向正常化,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已低于2020年一季度的水平,未来仍大概率继续下行,回到去杠杆路径中 。
聚焦债务灰犀牛抓紧推进改革
2021年一季度政府部门杠杆率延续了季度性下降的趋势 。报告表示,政府部门杠杆率从2020年末的45.6%下降至一季度的44.5%,下降了1.1个百分点 。
“从过去情况来看,一季度政府部门杠杆率普遍都有所下降,2015年至2017年的一季度政府杠杆率分别下降了2.5、1.7和1.7个百分点 。今年一季度政府杠杆率下降也并不意味着政府显性杠杆率的下降,而更多是季节效应的体现 。”报告称 。
报告认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应引起关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估算中国政府2018年和2019年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分别为36.6万亿和42.0万亿 。由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常年来被资本市场投资者视为有地方政府的隐性担保,对这类风险的认识不足,长期存在着平台债信仰,对这部分风险的化解也需循序渐进 。
“化解这部分风险的重点在于:一是严格控制”增量“,坚决控制风险继续积累;二是转变融资平台职能,剥离其政府融资性质;三是通过发展市场化、法制化机制来处理存量债务,并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 。”报告称 。
张晓晶表示,2021年我国经济增长将有较大幅度反弹,而宏观杠杆率也会有所回落,进入去杠杆的轨道 。这是推进改革的窗口期,要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聚焦债务灰犀牛问题,加快推进相关领域改革,特别是要取消政府隐性担保、打破刚兑,包括打破市场的“国企(包括地方政府)信仰”,硬化国企与地方政府的预算约束,纠正金融机构的体制性偏好,由此逐步建立起市场化的风险定价机制,纠正过去政府干预所形成的风险定价扭曲 。
“只有风险定价的合理,才能引导金融信贷资源(包括杠杆率)优化配置,从而支持创新驱动和纠正杠杆率的错配,进而形成适应新发展格局的可持续的债务积累模式 。”张晓晶称 。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居民杠杆率9年来首降!这份报告揭示杠杆率最新变化 关注债务灰犀牛】 (责任编辑:DF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