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主导地位的新技巧( 二 )


甚至一些“有效的养育培训课程”也鼓励父母为了激励孩子而与孩子交流感受 。即使是非常平和地交流感受,也会把父母和孩子拉到同一水平线上,这会慢慢地降低父母作为主导者的地位 。尽管意图是好的,但最好还是帮助孩子表达他们自己的感觉,而不是让我们的感觉成为他们的负担或者以此来操纵他们 。
在孩子不肯合作时,不是父母交流或者表达自己感觉的时候,而是要倾听孩子的感觉 。父母把自己的愤怒、沮丧或者失望告诉孩子,只会起反作用 。当孩子抵制时,需要确认并且认可他们可能有的感觉以及他们想要什么 。在给了孩子诉说的机会以及可能的奖励之后,父母就该动用自己作为主导者的力量来命令孩子了 。在父母倾听了孩子的抵抗或者拒绝之后,命令会更好地被接受 。
犯错误没关系
当然,父母肯定有在情绪失控并大为光火时命令孩子的时候 。在全部积极养育技巧的帮助之下,你无需做得非常完美才能让养育计划有效,但尝试是很重要的 。当你忘了克制自己或者情绪失控而犯了错误时,解决办法就是事后道歉 。犯错误没关系 。
事后的道歉非常重要 。可以说类似于这样的话:“我冲你吼了,我道歉 。我不应该冲你吼,大声嚷嚷不是交流的好办法 。我错了 。”
还有一种道歉的方法,可以这样说:“刚才对你生气,我道歉 。我需要你的合作,但不是故意对你生气的 。我对你生气是因为还有其他事情烦我 。我生气不是因为你的错 。”
向孩子表达你的消极情绪是无益的
不论父母何时表达消极情绪,孩子都会觉得自己没有达到父母的期望或者在某个方面不足或者不够好 。他们会觉得没有让父母高兴,自己很失败 。这种失败的感觉最终会使孩子失去坦诚回应的愿望 。当父母事后为吼叫而道歉时,孩子不会觉得不舒服或者觉得自己不值得父母道歉 。当我们做的事情让孩子感觉不好时,是很难培养他们身上的优点的 。
与人交流消极情绪,有助于我们的心情转好 。但是,为了使自己的感觉好起来,就让孩子倾听我们的感觉是不合适的 。需要孩子合作可以,但把他们当作医生或者最好的朋友就不健康了 。孩子还在学习如何应对自己的感觉;倾听父母的感觉他们还应付不来 。
成年人需要到另一个成年人那里而不是到孩子那里寻求支持 。
一旦父母表达出消极情绪,孩子就会觉得受到了这种情绪的操纵,就不愿意听了 。他们不但不再听父母说话,而且也不再倾听自己的感觉 。
在其他各种形式的控制中成长的孩子,到十几岁的时候都会开始对他们曾经顺从的事情进行反抗,他们曾经多么顺从,到十几岁时就会多么反抗 。具有合作精神的孩子不需要用反抗或者脱离父母来发展他们的独立性 。他们可以自己了解自己,但又不放弃或拒绝父母的支持 。
吼叫是不起作用的
显然,最糟糕的交流方式之一就是吼叫 。吼叫表明对方没有在听我们说什么,于是我们就提高音量 。对儿童或者十几岁的孩子吼叫传达出这样的信息:“你没有听 。”结果,他们真的就不听了 。最后,当你吼叫的时候,他们会转过身去,充耳不闻 。
把一个命令吼出来就更糟了 。这意味着他们没有听清你想要什么 。吼叫使孩子失去了接受指导的欲望 。吼叫是最软弱的命令方式,因为它削弱了你作为主导者的地位 。只有当孩子清楚地、一遍遍地听到一个信息时,他们才会真正放弃抵制,接受主导者的领导 。
当你吼叫的时候,你就不再是命令,而是强求了 。它隐含了这样的威胁:“你最好听我的话,否则……哼!”这种威胁表示你在强求他们顺从 。尽管以惩罚的威胁来强求的方式已经采用了数百年,但在自由社会里,它的威力已经不复存在 。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在生活中找到梦想成真的自由,就要给他们合作的自由 。不要强求,而是要命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