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主导地位的新技巧( 三 )


肯定性的命令(略)
命令但不要解释
除了带有太多情绪之外,父母们常犯的另一个错误是用解释来证明自己的命令 。如果孩子不是用争吵的语气问你,你解释为什么要她做那件事是可以的,但如果她的语气中有挑衅的意味,就要告诉她你很乐意以后再谈 。如果没有多少时间,只需要说:“我们可以以后再谈,但现在我要你停止打你弟弟 。我要你们俩合作并融洽相处 。”
给出理由就等于放弃了你的命令 。如果孩子能够理解对错,他们就不需要你了 。如果他们能够区分好坏,也就不需要你来指导他们了 。当你和一个理性的人处于同等地位时,解释才是有用的 。九岁之前的孩子还没有发展出很好的推理能力;而且,在孩子到了十八岁左右能够离开家独立生活之前,孩子和你也不是处于同样的水平上的 。
孩子有判断是非的潜在能力,但只有通过配合你的要求才能唤醒这种能力,而不是通过你的说教 。当你让一个小男孩不要再打他弟弟,然后用“我要……”的陈述来命令他时,他会听的 。当他做了你所要求的事,看到你脸上的微笑时,他就开始明白什么行为是好的、是对的 。
当你开始命令时,要避免陈述规则或者给出理由来支持你的命令 。一旦父母开始重复一个命令,谈判的时机就过去了 。孩子在头三个步骤中有权质疑并进行谈判,但一旦你开始命令,谈判就结束了 。如果你跟孩子讨论他为什么应该做你想要他做的事情,就会削弱你的权力 。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重复你的命令 。孩子仍然有权反抗,但你仍然是主导者 。随着你的坚持,孩子就会向你的观点让步 。
当你陈述一个命令的时候,孩子应该合作的惟一理由是因为你希望他们那么做 。如果你不给他们一点反抗的机会,那么你就是在强求他们顺从,而不是合作 。每一个孩子内心深处的最强烈的动力就是让父母高兴并与父母或主要看护人进行合作的愿望 。
孩子天生就准备好了遵从我们的领导,只是需要我们给他们一个机会 。让父母高兴以及合作的愿望是孩子的天生原则 。通过直接表达我们的意愿,最终将唤醒他们的意愿 。通过表达他们对你的意愿的反抗,他们内心最深处的遵从你的指导的意愿就会显现出来,就会放弃抵制 。
通过在孩子服从你的观点之前你对他们的请求以及对其抵制的倾听,他们就不会盲目地放弃自己的意愿来顺从你的意愿,而是将他们的意愿调整到天生原则上——遵循你的指导并让你高兴 。
孩子不需要理由,需要的是有力的领导 。他们需要你的提醒——你并不是在控制他们,但你才是主导者 。试图在他们反抗你的时候解释什么是对错或者什么是好坏,只会削弱你的命令的效力 。即使是能够推理并进行抽象思考的十几岁的孩子,在命令他们时,他们之所以应该合作也是因为你是父母并且你要他们那么做 。
如何命令十几岁的孩子(略)
理由和反抗(略)
更好的命令方法(略)
增进合作(略)
选择你的方式(略)


    关键字:主导  命令  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