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宝宝踏实的感觉

摘要:给宝宝踏实的感觉,每天早上妈妈离开家去上班是姿姿最痛苦的时刻,伤心的大哭直让妈妈心颤 。姿姿从出生就由妈妈带着,直到2岁才单独和保姆在一起,她不能接受身边没有妈妈的现实,就连短暂的分别也使她号啕大哭 。看不得姿姿哗..

每天早上妈妈离开家去上班是姿姿最痛苦的时刻,伤心的大哭直让妈妈心颤 。姿姿从出生就由妈妈带着,直到2岁才单独和保姆在一起,她不能接受身边没有妈妈的现实,就连短暂的分别也使她号啕大哭 。看不得姿姿哗哗的泪水,妈妈选择了悄悄离开,没成想,这样做的结果反倒更糟糕——等到妈妈下班回来,她多半不离开左右,就连妈妈去卫生间她也像个小尾巴似的跟着;偶尔自己单独玩一会儿,目光也是不停地追随妈妈,一副很不投入的样子 。
和姿姿相似,3岁的琪琪对每天去幼儿园如临大敌 。妈妈索性把他交到老师手里转身就走,以为宝宝看不见妈妈,也就不哭了 。这种对某些宝宝适用的“妙招”,用在琪琪身上却一点也不“灵验”,回到家里总是神不守舍的,脾气也越来越大 。
为什么会这样
姿姿和琪琪的表现,说到底是内心缺乏安全感造成的 。宝宝的内心非常脆弱,他们在情感和心理上特别依赖父母亲人,这种依恋关系让宝宝清楚自己是有依靠的,如果遇到危险,宝宝会主动到“依恋目标”那里寻找安慰和保护 。如果宝宝的生活环境或条件发生变化,这种依恋关系暂时不存在了,比如父母突然离开或宝宝阶段性地、被迫地和陌生人在一起,其由亲情建立起来的安全感就会被破坏,表现出烦躁、不安、整天寸步不离爸爸妈妈,如果父母不能及时发现原因、想方设法帮助宝宝重新建立安全感,宝宝就会有更深的恐惧感,哭闹不止,“粘着”父母的状态还会加剧,尤其是妈妈 。
帮助宝宝建立起安全感,需要一段相对较长的时间,但破坏它却是一瞬间的事 。而一旦失去了安全感,宝宝随之也就失去了对他人的信任 。如果长此以往,日后会影响他与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宝宝的性格和与人相处能力的发展不利 。
这样帮宝宝
◎预先透露消息
对宝宝来说,在没有任何精神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和爸爸妈妈分开是件大事,即便分离只有几个小时,心理上也自然承受不了 。比较稳妥的方法是提前对孩子下点“毛毛雨”,使孩子能有足够的时间慢慢接受这一现状 。比如,妈妈将出差一段时间,那么临走前几天先把这个消息告诉宝宝 。起初,宝宝会表现出极力的反对,这时妈妈可以耐心解释,告诉宝宝自己过几天以后离开、什么时间回来;说明将要去什么地方,也可以从地图上找到这个地方给宝宝看,讲讲那里的气候、有什么好吃的、好玩儿的,顺便问问宝宝想要些什么小礼物,妈妈回来的时候会尽量满足他的要求;嘱咐宝宝在妈妈不在身边的日子该注意哪些事情,和孩子多设想一些玩法,让他觉得即便妈妈不在家,自己也能玩得很高兴 。在“梳理”宝宝心情的过程中,尽量寻求家人的帮助,这有助于孩子把分离看得淡些 。
◎正视分离的痛苦
无论是妈妈出差、平时上班或送宝宝去幼儿园,妈妈离开的时候都不要悄悄的或有意将宝宝支开 。那样,当孩子突然面对“妈妈不在”的现状时,会产生“被欺骗”的感觉,下次再遇到类似的情形就不那么好哄了,而且,心事重的小宝宝也会时时神情紧张地“提防”着妈妈离开 。这样做的结果是事与愿违——怕宝宝痛苦,到头来他会更加痛苦 。明智的做法是坦然地和宝宝告别,这样孩子能在短时间内习惯分别,虽然和妈妈说“再见”的时候可能会哭,那是用哭来发泄自己的情绪,但由于有了足够的心理准备,孩子会很快“雨过天晴”,愉快地面对和妈妈分开的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