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疑:母乳喂养期间常见的小误会


专家解疑:母乳喂养期间常见的小误会

文章插图
“我家的宝宝一吃母乳就拉肚子 , 是不是母乳不好消化啊?”“别提了 , 我这几天感冒 , 根本不敢喂宝宝母乳 , 只能喂奶粉 。”对哺乳期的新妈妈之间们来说 , 这样的对话很很常见 , 但其中却有不少对母乳喂养的小“误会” 。
在5月20日全国母乳喂养宣传日到来之际 , 盛京医院产二科副主任魏军告诉新妈妈们:母乳是宝宝最好的食物 , 遇到一些小问题其实不必过分担心 。
误会一:妈妈乳头内陷 , 没法喂奶了
很多孕妇生了孩子后发现自己乳头内陷 , 或是自己身体太瘦、乳房较小 , 就会担心自己没法给孩子喂奶 。魏军提醒这样的女性 , 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 。其实宝宝在喝奶时吸吮的是妈妈的整个乳晕 , 一般的乳头内陷等问题并不会影响到喂奶效果 。
另外 , 不少身材瘦小的妈妈生产后母乳量很大希望 , 泌乳量大些的妈妈可以让宝宝多吮吸 , 促进乳汁分泌 。所以 , 只要合理搭配饮食、保持平稳的心态 , 刚生过宝宝的人都可以正常地喂养宝宝 , 与身材胖瘦、乳房大小无关 , 不要为一些小缺陷而紧张焦虑 。
误会二:孩子吃母乳皮肤变黄了 , 不能再吃
小陈刚生了个白白胖胖的宝宝 , 喜欢得不得了 。可是出生没几天就被小陈就发现 , 宝宝喝完母乳后全身的皮肤都有些发黄 , 像是黄疸的症状 。如果暂停喂母乳 , 黄色就会慢慢褪去 。小陈这下慌了:我的奶是不是宝宝没法吃了?
魏军介绍 , 孩子如果吃完母乳后身体发黄 , 但能吃能睡 , 精神很好 , 化验胆红素在每100毫升血20毫克以下 , 各项检查都正常 , 这就是母乳性黄疸 。但生长发育正常的话 , 应该属于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在新生儿中发病率比较高 , 达到1%至2% 。 , 出现这一问题并不意味着宝宝再不能吃妈妈的奶了 , 只需要暂停3至5天再重新开始喂 , 黄疸不一定会再出现 , 即使出现也不会达原有程度 , 严重者才需治疗 。是由于乳汁中的经脾胆红素含量过高造成的 。发现母乳性黄疸问题并不意味着宝宝再不能吃妈妈的奶了 , 只需要暂停3至5天再重新开始喂 , 大部分宝宝还是能够自愈的 。
    误会三:母乳太“硬”:母乳太“硬” , 宝宝吃了拉肚子 , 宝宝消化不良拉肚子
    【专家解疑:母乳喂养期间常见的小误会】“我家宝宝一喝母乳就拉肚子 , 一天能拉七八次 , 连放屁都会带出稀便来一天拉七八次稀便 , 家里的老人说是我的乳汁太‘硬’ , 宝宝没法消化 , 是真的吗?”面对新妈妈的担心和询问 , 魏军解释说 , 不能拿成人腹泻的标准来判断宝宝的稀便 。母乳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都比较高 , 这都是保证宝宝能正常生长发育的合理营养 , 但有时母乳内的营养成分超过宝宝的需要 , 可能就会产生“生理性腹泻” 。
    如果发生“生理性腹泻”不必急着改喂奶粉 , 只要宝宝发育正常 , 一个月体重仍能增长2公斤以上 , 就不需要给宝宝吃药 , 或盲目放弃婴儿的“食物”大多都是液体 , 每天排6至8次稀便属于完全正常的现象 。有些大人一看到宝宝拉稀便就连忙断了母乳 , 改喂奶粉 , 直到宝宝的大便成条状才放心 , 殊不知普通奶粉反而容易使宝宝便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