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活动满童乐教案反思( 二 )


3 分段创编 。表演展示 。
(1)根据A段乐曲的节奏鼓谱,引导幼儿进行自主创编 。
教师:上节课中,老师和小朋友一起为《满童乐》这首乐曲设计了节奏鼓谱 。请小朋友看A段乐曲的节奏鼓谱 。(出示A段乐曲的节奏鼓谱)
教师:小朋友都知道,鼓谱中四分音符的节奏是用“大鼓的图形”标志出来,为什么这样设计?
幼儿1:
用四分音符打鼓,能发出又响、又有力的声音 。
幼儿2:能表现出满族人民的勇敢 。
教师:请小朋友想一想,什么动作适合打大鼓?
幼儿1:
一只手把鼓高举在头上,用另一只手来打鼓 。
幼儿2:两边打鼓 。
幼儿3:上跳打鼓 。
幼儿4:在腿下打鼓 。
幼儿5:下腰打鼓 。
教师:
八分音符的节奏,我们用“小鼓的图形”标志出来,打起鼓来比较俏皮、有趣 。请小朋友想一想,哪些动作适合敲小鼓?
幼儿1:跪着敲小鼓,要用快的动作敲 。
幼儿2:敲鼓沿 。
幼儿3:转圈打小鼓 。
教师:
四分休止符的节奏,我们用“腰铃的图形”标志出来 。扭腰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原地站着扭腰铃,还可以有什么变化?
幼儿1:蹲下扭腰铃 。
幼儿2:半蹲扭腰铃 。
幼儿3:跪下扭腰铃 。
(教师出示直观形象的节奏图谱,引导幼儿通过分辨“大鼓、小鼓和腰铃”的图形标记,复习和巩固了幼儿原有的知识技能,并通过有序的提问,引导幼儿将其拥有的丰富经验应用到新舞蹈的创编中去 。)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把你自己喜欢的动作编到A段乐曲的鼓谱中去,要注意给大鼓、小鼓和腰铃选择合适的动作,过一会儿,老师邀请小朋友来表演 。
(幼儿根据图谱中的节奏型展井了热烈的讨论,有的幼儿自主创编、有的幼儿与同伴合作创编 。教师鼓励幼儿把已掌握的舞汇、发现的新动作和自己创意独特的动作,融入到A段乐曲的创编中 。)
教师:刚才,老师发现许多小朋友编出了非常好看的动作 。下面,老师请小朋友来表演 。
全体幼儿安静地坐在地上,观看个别幼儿的表演 。
教师:请小朋友说说,你喜欢他们表演的什么动作?
幼儿1:我喜欢两边打鼓的动作,因为两边打鼓很漂亮 。
教师:这个动作我也喜欢,因为两边打鼓,像满族的小女孩在行礼,真好看!
幼儿2:我喜欢上跳打的动作,胳膊伸得很直、很好看!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表演的太平鼓舞很精彩!在表演的时候,能够把自己创编的动作和鼓谱节奏配合在一起,非常好!(教师指着活动室的场地对幼儿说)现在,这里就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请小朋友用你们优美的舞姿,随着音乐尽情地跳起来吧!
教师示意幼儿安静地听前奏音乐,然后,全体幼儿自主、激情地表演创编的A段太平鼓舞 。
(本环节的创编活动,突出了幼儿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意性 。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能够把创编的动作与A段乐曲的节奏建立联系,体现了动作与节奏的和谐统一,表现了舞蹈的创意美,为B段进行合作创编、合作表演奠定了基础 。)
(2)根据B段乐曲的节奏图谱,引导幼儿进行合作创编 。
教师:太平鼓舞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有适合个人表演的,也有许多人在一起合作表演的 。现在,老师请你们欣赏一段录像 。看看人们是怎样合作打太平鼓的 。
幼儿1:在外面围个圆圈打鼓,里面有一个人在中间跳舞 。
幼儿2:
大家一起跑个大圆圈打太平鼓 。
幼儿3:两个人对脸打鼓 。
幼儿4:有串排的动作,两排人换位置打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