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单 华为转投第三大CPU架构?首款鸿蒙开发板曝光 概念股异动

_原题为:华为转投第三大CPU架构?首款鸿蒙开发板曝光  , 或基于RISC-V架构 , 概念股异动(名单)
摘要【华为转投第三大CPU架构?首款鸿蒙开发板曝光 概念股异动(名单)】华为提供给鸿蒙开发者的一款开发板Hi3861引起了关注 , 业内人士猜测华为这个Hi3861应该是RISC-V开发板 。(数据宝)
华为提供给鸿蒙开发者的一款开发板Hi3861引起了关注 , 业内人士猜测华为这个Hi3861应该是RISC-V开发板 。
华为Hi3861开发板助力推广鸿蒙系统
或基于RISC-V架构
据科技媒体报道 , 华为正倾力打造鸿蒙OS操作系统 , 预计6月2日v2.0版本转正 , 面向普通消费者开放升级体验 。此前为了帮助推广鸿蒙系统 , 华为海思推出了一款名为Hi3861开发板 。
其中 , 华为提供给鸿蒙开发者的一款开发板Hi3861引起了关注 。虽然华为海思并没有具体透露这个开发板使用的主芯片是什么架构的 。但从其开发环境介绍中 , 有提到使用gccriscv32 , 因此 , 业内人士猜测华为这个Hi3861应该是RISC-V开发板 。
Hi3861WLAN模组是一片大约2cm*5cm大小的开发板 , 是一款高度集成的2.4GHz WLANSoC芯片 , 支持HarmonyOS , 并配套提供开放、易用的开发和调试运行环境 。Hi3861开发板主要针对物联网市场 , 比如智能家电 。
RISC-V在物联网领域优势明显
RISC-V是一个基于精简指令集(RISC)原则的开源指令集架构(ISA) 。与大多数指令集相比 , RISC-V指令集可以自由地用于任何目的 , 允许任何人设计、制造和销售RISC-V芯片和软件 。RISC-V被认为是继x86、ARM之后的第三大CPU架构 。
RISC-V包括三大优势 , 1、模块化:RISC-V将不同的部分以模块化的方式组织在一起 , 这种模块化是x86与ARM架构所不具备的 。
2、指令数目少:受益于短小精悍的架构以及模块化的特性 , RISC-V架构的指令数目非常的简洁 。
3、RISC-V全面开源 , 且具有全套开源免费的编译器、开发工具和软件开发环境 , 大大降低指令集修改的门槛 。
RISC-V作为新兴架构 , 以其精简的体量 , 未来的IoT(物联网)领域中能取得绝对的优势 。IoT的“碎片化”需求 , IoT芯片设计速度要快、成本要低、能量身定制 。同时嵌入式市场具备少量多样的特点 , 在各细分应用场景并未形成真正壁垒 , 架构的选择五花八门 。以上原因成就了RISC-V绝佳的突破口 。RISC-V的开源能降低成本 , 也能让用户自由修改 , 可定制化 , RISC-V生态与敏捷设计同源 。
目前 , 国内外已有多家芯片企业投入大量资金研发RISC-V在IoT领域的应用 。2015年 , RISC-V基金会正式成立 , 吸引了包括英伟达、NXP、三星、Microsemi在内等企业的加入 。迄今为止 , 该基金会已吸引了全球28个国家327多家会员加入 。目前 , 阿里、亚马逊等都有相关芯片研制出 , 甚至就连苹果A4/A5、AMD速龙/Zen架构之父JimKeller也创业投身RISC-V了 。
ARM中立性难继
RISC-V有望被进一步广泛应用
2020年8月15日 , 根据英国媒体 , 英伟达将以400亿英镑的价格收购ARM.ARM作为全球举足轻重的芯片架构设计商 , 其重要业务模式之一是它的中立性 , 即愿意将产品授权给任何有需求的客户 。若交易成功 , 由于英伟达是美国的芯片设计龙头供应商 , ARM原有的中立性将难以维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