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沟通中的以柔克刚

子贡方人 。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
子贡这个人持才傲物,说话有点刻薄不够委婉,孔子听说后就说:“子贡对人说话这样,他还能成为贤人吗?换做我,我就没时间去对人吹毛求疵 。”
有的时候最快达到终点的方法不是最直接的方法,而是迂回曲折的方法 。我们与人沟通也是这样,刚硬的话可能很有道理,但对方不一定听的进去 。柔软的话在说之前要润色可能会费一点功夫,但对方听得进去,就效率而言肯定是后者更加有效 。孔子在教育子贡的时候,并没有指出子贡这样做不对,强制他去改正,他用自己的做事方式来映射子贡的错误 。
这种方式更容易让子贡接受,也更容易改变子贡的毛病 。

老子有一次讲学,问他的学生,是小草强大还是大树强大,学生说大树强大,老子又问,那大风来了是小草先倒还是大树先倒 。学生说:大树先倒 。老子问是牙齿坚硬还是舌头坚硬,学生说:牙齿比较尖利 。老子说:我这个年龄牙齿不在了舌头犹存 。老子的意思是柔弱能胜刚强,我们在沟通的过程中要考虑对方能不能听的进去,你讲的再对但对方听不进去也是枉然 。
只有适应对方让对方听的进去,才能达到我们沟通的目的 。

【孔子:沟通中的以柔克刚】行动指南: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柔弱往往能胜刚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