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的“面子消费”价值几何

“如何用最少的钱拥有一个名牌包?方法就是一个高仿包+一张购物小票+一个名牌包纸袋 。”眼下,一些人买不起名牌产品,就购买一个名牌产品的纸袋,用来装东西满足虚荣心;名牌产品的购物小票、说明书、吊牌等,在网上也明码标价,销量不错……
这类消费行为不完全是为了实际需要,更多是出于炫耀和满足“面子”的目的,因此被称为“面子消费” 。前不久,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对1104人进行调查显示,84 。
2%的人确认,身边年轻人的“面子消费”现象普遍 。受访者中,70后占31 。
5%,80后占44 。
0% 。
“哥买的不是纸袋,而是面子”
笔者在一家著名购物网站看到,各种名牌包装袋、配件应有尽有,涵盖了爱马仕、卡地亚、普拉达等一线品牌,价格在2~200元不等 。
在一家号称出售“奢侈品专柜纸袋”的网店,中小号纸袋全新的要100元,八成新的要30元,但都已没货 。
一些经营高仿品的店铺,也在搭售高仿纸袋,这种组合很受买家欢迎 。
一个购买了“路易威登”高仿纸袋的买家说:“礼品袋跟专柜的一样,用来装东西倍儿‘拉风’,好像自己真买了个‘路易威登’一样!”
网友“怦怦和皮皮”说:“哥买的不是纸袋,而是身份、心情和面子 。”
如今,“面子消费”、“超前消费”在不少年轻人中,已经司空见惯 。国内某汽车网站的一项调查显示,80后正在成为汽车消费市场的新生力量 。半数左右的80后、90后在30岁之前已买车或计划买车 。
对于“面子消费”,调查中,48 。
4%的人表示“鄙视”;39 。
9%的人表示“同情”;36 。
5%的人感觉“愤慨”;30 。
3%的人表示“无所谓”;5 。
1%的人表示“认同” 。
三年前,在一个省会城市经营服装生意的张咪和老公“裸婚”,但很快就在亲友的压力下,在市中心按揭买了一套住房,又迫于小老板的“面子”,贷款买了一辆中档轿车 。逢年过节开车回家,父母很满意,在同龄人中也很有“面子” 。
“可我们就属于那种有车有房有事业,腰包里却一分钱都没有的群体!”他们做生意的本钱是向银行和朋友借的款 。现在张咪跟老公月收入超过2万元,但既要供车供房,又要还借款,压力大,他们吐槽:“外表看起来风光,谁知道背后的心酸?”
调查中,72 。
1%的人反对青年进行“面子消费” 。
湖北大学大一新生童坤发现,班里大多数同学早已人手一台笔记本,没有的同学就感觉很失落,都在催爸妈赶紧给自己买 。他还发现,大家穿衣打扮也越来越讲究品牌 。有人实在买不起,就去网上买高仿品,价格能便宜一半以上 。
“面子消费”最容易出现在哪个领域?调查中,排名前三的分别是服饰(75 。
3%)、礼品(60 。
7%)、汽车(59 。
5%) 。接下来依次是:电子产品(55 。
6%)、餐饮(50 。
5%)、烟酒(49 。
5%)、化妆品(43 。
9%)、文化娱乐(26 。
9%) 。
“面子消费”,主因社会盲目崇富
为什么青年喜欢“面子消费”?调查中,72 。
2%的人认为是“社会盲目崇富、炫富”;59 。
2%的人认为是“拜金主义影响”;58 。
4%的人认为“我国文化传统就是‘好面子’” 。
80后白领单秀琴说,高消费与低收入的对比,确实让人活得很压抑 。可现在很多人都以貌取人,比如到商场买衣服,如果穿得普通,营业员都不怎么过来招呼,很伤自尊 。
童坤说,其实很多消费都是出于同龄人的压力 。他发现,一些家庭条件不好的同学往往不够自信 。他觉得,人们之所以追求“面子消费”,是因为社会贫富差距太大,进行“面子消费”至少可以在表面上看起来平等 。“就好比一个人穿高仿品,别人乍一看和正品一样,就能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