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疯涨下游涨不动 光伏产业链又要大洗牌?( 二 )


目前 , 光伏行业技术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环节 , 一个是大硅片210mm和182 mm 。这两年硅片产能迅速扩张 , 两大龙头企业隆基股份与中环股份分别主导182 mm和210mm大硅片 。
今年210mm快速挤占市场 。中环股份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5.23% , 归属于母公司的扣非后净利润同比增长158.94% 。公司在业绩预告中解释称 , 光伏G12硅片得到行业客户高度认同 , 产销逐月增长 , 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逐月提升 。最近 , 中环股份还抛出了最多90亿元的融资计划 , 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50GW(G12)太阳能级单晶硅材料智慧工厂项目”。

上游疯涨下游涨不动 光伏产业链又要大洗牌?

文章插图
此外 , 电池片新技术HJT与TOPCON今年都处于量产关键期 。尤其是 , 下一代电池设备HJT最近频频迎来利好 。
继华晟新能源3月宣布HJT电池片500MW量产线顺利流片后 , 风电龙头明阳智能上周披露 , 投资30亿元建设年产5GW光伏高效电池和5GW光伏高效组件项目 。项目建设周期5年 , 其中今年完成1GW光伏高效电池+1GW光伏高效组件产线建设 。公司透露 , 综合考虑异质结电池具备的多项优势 , 异质结电池已经具备替代 PERC 电池的实力 。公司已经引入了异结质设备相关专家 , 沉淀了相关技术 。公司称 , 异质结电池是公司长期重点关注的方向 。
多位熟悉内情人士透露 , 还有几家公司有意投资或扩产异结质电池 。今年异结质生产线的产能将大幅增加 。
目前 , HJT设备与主流PERC电池设备相比 , 并不具备成本优势 。马弋崴指出 , 随着HJT 低成本商业化量产不断得到验证和推广 , 到2021年末 , HJT电池生产成本略高于PERC , 但HJT一体化企业生产成本低于PERC , 到2022年HJT电池片环节生产成本将与PERC打平 。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DF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