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通胀潮涌 美国再次“收割”世界?

_原题为:通胀潮涌 美国再次“收割”世界?
摘要【新华社:通胀潮涌 美国再次“收割”世界?】不少经济学家认为 , 当前通胀风险比过去20年都严重 , 美联储在2022年提前加息的可能性不断增大 。一旦流动性发生逆转 , 全球经济将再次承受不小冲击 。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日前公布4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 , 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首次讨论收紧货币政策立场的可能性 。当前 , 通货膨胀已成为不少国家经济复苏过程中的主要担忧因素 , 美国政府及美联储的政策立场引起越来越多警惕 。有专家认为 , 美国政府正以伤害其他国家利益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寻求提振经济 , 而这些政策带来的副作用也会伤及美国自身 。
在一些经济学家看来 , 当前美国经济决策路径似曾相识:面临重大经济冲击时大规模举债印钞 , 利用美元低融资成本刺激经济;美元流动性过剩叠加经济复苏预期导致全球通胀后 , 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 , 客观上促使资本回流经济恢复健康的美国 , 最终令不少国家蒙受恶性通胀和资本外流的双重冲击 。
【新华社:通胀潮涌 美国再次“收割”世界?】美国《国会山报》报道 , 美国经济政策立场对通胀形势有三大催化作用 。一是美联储无限制“印钱” 。疫情在美暴发以来 , 美联储通过加大购债等方式向美国经济注入近4万亿美元流动性 。二是政府“强刺激”举措不断 。自去年3月以来 , 美国已累计出台总额逾5万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措施 。三是联邦政府和美联储官员极力淡化通胀风险 , 认为今年通胀回升只是“暂时”现象 。
全球流动性严重过剩 , 后果就是有太多的钱追求越来越有限的商品供应 , 以美元定价的大宗商品价格飙升 , 玉米、大豆、小麦等食品期货出现历史性涨价行情 。
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前顾问约瑟夫·沙利文认为 , 相比食品支出占比不高的发达国家而言 , 发展中国家因全球食品价格上涨而承受的冲击严重得多 , 其决策者不得不在缓解饥饿和遏制疫情对经济影响之间做出痛苦抉择 。
作为全球最大农产品出口国之一 , 俄罗斯正通过上调部分谷物出口关税、设置出口限额等方式 , 增加国内粮食供给 , 平抑物价 。作为主要牛肉出口国的阿根廷政府日前决定暂停牛肉出口30天 , 以抑制国内牛肉价格上涨 。墨西哥自美国进口的玉米价格较疫情前上涨近50% , 贫困人口生活负担加重 。
美国“大水漫灌”的刺激政策不仅损他人 , 亦不利己 。过去一年中 , 美国国内天然气价格上涨22%;木材价格暴涨250% , 进而导致总体住房价格上涨11%;就餐成本增加 , 鸡翅等外卖菜品价格几乎翻番;即使是自己种菜吃 , 也因为种子等价格攀升而成本更高 。
在《国会山报》评论员克丽丝廷·泰特看来 , 美政府经济政策诱发的通胀是对美国民众的“隐形税收” , 正在损害美国工薪阶层和中产阶层利益 , 侵蚀经济复苏的红利 。
美国劳工部最新数据显示 , 美国4月消费者价格指数出现0.8%的超预期增长 , 而非农业部门新增就业人数远低于市场预期 。《金融时报》评论 , 通胀压力大增而就业数据低迷 , 正动摇外界对强刺激有效提振经济的信心 , 认为美政府刺激过度 , 边际效应不断递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