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活动好心的小蛇教案反思( 二 )


五、播放动画 。幼儿完整欣赏故事
师:在小蛇的帮助下,四只小动物都顺利地过河了,它们真的应该要谢谢这条小蛇了 。你们觉得这是一条怎样的小蛇呢?
幼:好心的小蛇,爱帮助别人的小蛇,可爱的小蛇
师:下面,我们一起再来欣赏一遍这个故事,来学习这条……的小蛇 。好吗?
六、延伸活动:引出后续故事
(出示图片:小狗来了……)师:你觉得小狗能在小蛇帮助下过河吗?为什么?
师:这个问题,请你们回去想,想好以后编进这个故事里,让小蛇的故事更加精彩,再给故事取个名字,好吗?
活动反思
1 素材的分析 。我认为在选择某一素材作为语言活动内容时 。必须具体分析素材本身的价值点 。并以此作为活动开展的生长点 。故事《好心的小蛇》选自《互动分享绘本》(配有PPT),我对其作了以下分析:
(1)故事是以“过河”情节为主线贯穿始终,在语言表述上更多体现出思维的逻辑性,而不是语言的重复性 。
f21故事中四个小动物过河的顺序是和动物体重相关的,故事编写者意在让幼儿获得相关经验 。
f3)故事尾声“小狗的出现”可谓峰回路转 。根据以上分析,我对素材进行了以下处理:
(1)将素材提供的静态的PPT修改为动态的,目的让孩子更直观地感受到“小蛇在帮助四个体重不同的小动物过河时的表情与神态”,更好体会“小动物体重的增加对小蛇的压力” 。
(2)对PPT中既定的四个小动物过河的顺序进行了单张链接处理,可以根据幼儿排序次序出现,以配合活动中“让幼儿讨论确定过河顺序”这一环节 。
(3)故事结尾“小狗出现”处理为活动延伸部分,这样能让故事“好心的小蛇”主题更清晰,同时也给幼儿留下续编的空间 。
2 目标的定位 。在确定本次活动目标的过程中,我关注了以下几方面:
(1)思维和语言是密不可分的,因此,目标中要求幼儿“能根据画面信息进行描述”“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
(2)幼儿的语言能力是从经验中获得,并非经由成人的刻意教导而来 。因此,目标中提出“理解故事情节”“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
(3)主动理解是儿童学习语言的特点 。因此,目标中要求幼儿能“尝试提出问题,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充分突出了幼儿在语言学习和运用中的主体地位 。
(4)语言活动过程中,幼儿获得的应该不仅仅是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的提高,还应包括情感、沟通、态度等方面的体验和提升,目标中也充分体现了这一意图 。
3 环节的设计 。我始终把“幼儿学习方式的自主”“活动环节的创新”“学习内容的挑战”作为设计活动环节的出发点 。重点就以下方面作了积极探索和尝试:
(1)变“教师提问幼儿回答”为“幼儿提问幼儿回答”,为幼儿创设更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 。
(2)变“完全以本为本”为“以本为线适当调整” 。
一般语言活动中,教师都是以故事内容为蓝本,整个活动的主线也是完全依赖于作品本身的 。在此次活动中,我通过“幼儿讨论确定小动物过河的顺序”和“幼儿重新讨论再次确定小动物过河的顺序”这两个环节的设计 。对既定的故事内容进行了相对开放的处理,先让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做出选择,接着通过对画面内容的观察理解,再次讨论重新调整 。
如此设计,既遵循了故事本身的情节线索,同时增加了悬念,提高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使幼儿的语言学习和经验、思维紧密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