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妈妈补钙的新概念


    概念1:从孕期3个月就要补钙不少孕妈咪在怀孕期间会出现腿部痉挛(俗称抽筋)的情况,且多在小腿部位,需要告诉大家的是抽筋不是自然生理反应,特别是怀孕3个月后很可能就是缺钙的表现 。
处于孕期的孕妈咪们需要补钙是毫无争议的 。因为,中国人膳食结构本来就以素食为主,含钙量较低,中国人普遍钙摄入不足,再加上怀孕后宝贝也来和妈咪争夺钙质,特别是处在怀孕中期(4~6个月)随着胎儿生长发育加快,以及孕妈咪体内各器官功能状况和物质代谢的显著变化,对钙的需要量增加,此时若不注意补钙,便会造成孕期缺钙,导致血钙降低,并将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例如小腿肌肉痉挛、抽搐 。
专家建议,从孕期3个月后就要有意识地补充各种钙剂,出现小腿抽搐时别不以为然,尽快咨询医生 。
概念2:服用钙剂最有效
通常,食补被认为是补钙的理想方式 。很多怀孕的妈咪可能会想,我经常喝骨头汤,就不用补钙了 。其实,营养学家做过实验,将猪骨放在高压锅中连续煮4小时后,再检测汤中的钙,结果显示一碗猪骨汤,仅含1.9毫克钙,这么看来,要想获得充足的钙质,每天要喝300~400碗骨头汤,这样人的肠胃是无法承受的 。
即便多喝豆浆和牛奶,多吃蔬菜肉类等含钙量高的食物,也很少有人在每次餐前都会仔细地计算食物中的钙含量,更没时间顿顿准备补钙大餐,所以建议大家还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钙剂,特别是已出现腿抽筋的孕妈咪,应该尽快服用钙片 。
概念3:补钙量结合孕期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妊娠头3个月与未怀孕时一样,需要量为800毫克 。随着胎儿的发育,怀孕中期(4~6个月)为1000毫克,孕后期(7~9个月)为1500毫克,乳母期为1500毫克 。
作为普通的孕妈咪来讲,每天除正常的膳食以外,再额外地补充钙片(碳酸钙)500~600毫克比较适宜 。市面上经常销售的钙尔奇D,一片含碳酸钙200毫克,一个孕妈咪一天再添加600毫克的钙基本就够了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补充钙剂以外,在饮食上也应注意增加钙的摄入 。
概念4:难产与钙补多少的关系
钙片吃多了,孩子的头会变硬,容易导致难产 。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孕期补钙绝不会导致胎儿骨骼过硬而给分娩造成困难 。
对胎儿而言,胎头是胎体最大的部位,其颅骨由额骨、颞骨、顶骨各两块及枕骨构成,骨与骨之间有颅缝联接,而颅缝与囟门间均有软组织遮盖,故胎头具有可塑性,在分娩过程中,颅缝轻度重叠使头颅径线缩小,胎头便于娩出 。
而且,孕期补钙主要是为了满足胎儿生长发育和母体各器官功能状况和物质代谢变化的需要,当钙质满足需要时,多余部分会通过尿液排出 。
概念5:复合维生素D钙片效果好
市场上的钙制剂成百上千,难免好坏掺杂,除了钙含量高低以外,还有安全性、有效性及性价比等诸多因素影响,如果没有科学的辨别方法,就有可能买了不适合的产品 。总的来看,选择知名度较高的大厂名牌产品的保险率要高于其他品牌产品 。
其次,在补钙的同时要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D可以提高钙的吸收率,有效帮助钙在人体内的吸收,增加补钙疗效,建议选择复合维生素D的钙片 。
除了上述介绍的补钙食品和营养素补充剂以外,为了更好地吸收钙质,我们还应该配合补钙做一些辅助工作:比如平时多晒太阳,充足的紫外线照射可以促进维生素D在人体内的合成,提高钙的吸收率;增加体育锻炼,多多活动骨关节,做肌肉抻拉练习,能够改善骨骼肌的营养状况,提高骨密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