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性教育 反思能力( 二 )


2、预习的作用
预习是高效课堂学习的核心基础,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它能够引导学生“先学”, 提高学习效率 。因为学生只有自己先学,在课堂上才有话可说、有疑可问,有据可辩 。学生只有充分预习,才能有高质量的学习效果,生成丰富多彩的课堂展示 。学生预习的环节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的多少、难易设计在课前、课中的某一环节之前均可 。
在课改初期,由于学习能力的差异,建议老师在课内做好预习并进行指导 。预习时,要求学生要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以自主预习为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自主预习能力 。同时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需要温故知新,建议教师在导学案的预习环节要加入复习,这样引导学生在复习中巩固,在巩固中引出新知,在预习新知中运用双色笔依据导学案中存在的问题做标注,梳理知识树,以达到掌握部分新知,明确重、难点问题的目的,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
特别指出预习不等于自学,对预习中遇到的疑难不解之处不一定花大气力去解决,而贵在发现问题正是预习的关键所在 。
3、途径与方法
预习一般有以下五种方法:①课本标记预习法:即在预习时,运用双色笔,把重点问题、疑点问题、难点问题标注出来;②温故知新预习法:在预习过程中,一方面先复习、巩固、补习与新知相联系的旧知识;另一方面初步理解新知识,归纳新知识的重点,找出疑难问题;③扫除障碍法: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通过查阅工具书、资料及请教他人扫清学习障碍的方法 。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具有学习的自觉性,学生能自觉地去克服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④尝试解题法:通过预习,先进行尝试练习,试解教材后的思考练习题,以达到初步理解内容的预习方法 。通过试解,哪些已知已会,哪些难懂不会,一下子就检验出来了 。这样做可使预习更具有针对性 。
教师还可以根据各学科的特点以及本节学习的内容,建议学生采用适当的预习形式 。例如语文(英语)预习可以是“听听、读读、写写、想想、说说、背背、批划……”;数学预习可以是“读读、算算、想想、摆摆、做做……”;艺术、科学学科可以是“唱唱、演演、做做、画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是“调查、访问、写写……” 。
(二)教师导学
1、导学的内涵
导学是指教师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设计导学案,并以此为载体引导学生自学,同时通过讲解、点拨、示范、提醒、激励等形式引导学生解决疑难,即“授之以渔”,主要在于培养并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
2、导学的作用
明确学习目标及任务,激发学习兴趣,提示学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
3、途径方法
导学的方式有很多,主要采用的是“导学案导学”,也就是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
(1)、导学案的内涵
导学方案应在学习方法上给学生以指导,在思维方式上给学生以引导,使学生真正完成从“要我学—我要学—我学会—我会学”的过程的重大改变 。
过去,我们对学生主体性的理解一般是从师生关系的角度来进行的,或者笼统地理解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造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一直在制约着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过多地介入和干预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没有具体教学机制保证的情况下,人们自然而然要强调教师的教学技巧 。而我们所提倡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帮助学生将新学的知识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链接,为学习新的知识提供适当的支持点、兴趣点和思维点;另一方面又能帮助学生对新知识进行多方面的整合,掌握学习新知识的学习策略、方式和思维方法,以利于学生建构更为牢固的知识体系,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