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报道?加速产品转化促进农民增收(四 肉类加工企业缘何竞争乏力)

【系列报道?加速产品转化促进农民增收(四 肉类加工企业缘何竞争乏力)】

肉类加工企业缘何竞争乏力(系列报道?加速产品转化促进农民增收(四))

□本报采访人员  邢丽娜

时下 , 很多人在超市、商场里买可供旅游、休闲的熟肉制品时都感觉种类偏少 , 可供选择的余地不大 。他们渴望能有更多种类、卫生更可靠、能够保鲜的熟肉制品出现 。
有资料也表明 , 人们对肉食消费的需求已经改变 , 肉食的消费要求也越来越高 , 由原料肉直接上市逐步向初加工的冷却肉和切片小包装发展;由粗加工单一的肉制品逐步转向精加工的多品种、多风味和多档次的产品结构;由以家庭消费为主 , 逐步向方便快捷和休闲、旅游消费等发展;由以传统节日消费为主 , 逐步呈现以日常生活消费为主的趋势 。
我国的肉类生产绝大部分属于初加工 , 产品附加值低 , 保鲜期短 , 市场适应能力差 , 冷冻肉、热鲜肉仍占据着大部分市场份额 。即使是熟肉制品 , 也是中低档的高温火腿肠占较大比例 。而在西方国家早已普及的小包装冷冻肉和低温熟肉制品、旅游休闲肉制品在我国才刚刚起步 。
面对日趋变化的市场 , 面对加入世贸组织后更激烈的竞争 , 我们的肉类加工业该怎么办?
采访人员日前采访了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胡小松副院长 , 他认为 , 我国肉制品的国际竞争力还很弱 , 出口创汇能力也很低 , 很难满足国内市场产品多样化的需求 。另外 , 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存在保鲜和包装技术水平低、产品货架期短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 有关部门正着手研究开发发酵肉制品生产关键技术 , 以应对国际竞争力和出口创汇能力的问题;研究开发中国传统肉制品现代加工技术、设备与产业化的课题来解决工艺技术及设备落后的状况 。
有资料表明 , 美国肉类深加工产量占总产量的96% , 人均年消费60公斤 。我国是世界头号肉类生产和消费大国 , 在近十年里 , 我国肉类总产量和销量几乎翻了一番 。据统计 , 2000年中国肉类总产量达到6064万吨 , 占世界肉类总产量的27% , 居世界第一位 。但我国肉类深加工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却相差甚远 , 1998年肉类制品总产量仅为140万吨 , 加工率只有24% , 城市人均消费35公斤 。
有关人士认为 , 我国肉制品深加工的主要问题是加工水平低 , 工艺落后 。目前我国肉类生产企业规模比较小 , 大部分还是作坊式操作 。和外国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比起来 , 存在很大差距 。今后十年我国在肉类产品加工方面 , 将大力发展各类小包装肉、分割肉、冷却肉的生产与供应 , 这是肉类产品结构改革的主攻方向 。在熟肉制品加工方面 , 中式传统肉制品将不断改进生产工艺 , 保持传统风味特点 , 将传统技术与现代工艺结合起来 , 实现现代化生产 。西式肉制品、低温肉制品、配餐肉制品、速冻方便食品 , 虽起步较晚 , 但发展势头强劲 。
今后的3-5年 , 是中国肉类工业发展的重要时期 。加入世贸组织和国内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为肉类工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据中国肉类协会预测 , 今后10年 , 中国肉类消费将保持年均3%-5%的增长速度 , 肉类消费持续增长为肉类工业提供了商机 。基于当前的形势 , 肉类加工业应加快发展 , 促进传统的肉类工业向工业化、集团化、产业化的转变 , 摆脱落后生产方式的束缚 , 通过产业化经营 , 为消费者提供真正的放心肉食产品 , 提高整个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