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类价格波动给中国肉类行业带来的思考

肉类价格波动给中国肉类行业带来的思考_畜水产品_中国农业信息网
【肉类价格波动给中国肉类行业带来的思考】饫嗉鄹癫ǘ??泄?饫嘈幸荡?吹乃伎?nbsp;日期:2008-11-1108:35作者:来源:慧聪网      
    自去年以来,肉类价格的快速上涨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根据统计资料分析,肉价对CPI上升的影响大体在50%以上 。今年7、8月份以来,肉类价格整体上出现了微幅下降的趋势 。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7月末猪肉和牛羊肉的主要品种价格分别下降了0.1%、0.2%;根据商务部市场运行调节司8月下旬最新发布的农产品价格监测数据显示,肉类价格已经连续两周下跌,其中上周(8月13至19日)跌幅为0.9% 。其中,猪肉批发价格高位回落,跌幅为1.4%,有的城市甚至比前一周下跌了12.5% 。受食品价格回落的影响,当前大多数机构投资者认为,整个第三季度CPI走势将持续回落 。鉴于人民币汇率上升,还有人认为反通胀的使命可以暂时卸下,一旦美元短期反弹成真,就该考虑如何应对人民币贬值的压力 。 

    国家统计局最近发布的数据是:7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6.3%,这是今年以来CPI涨幅连续第三个月走低 。当然,还要看到,7月份PPI同比增幅达到了10%的历史高位 。PPI在左右CPI趋势中的作用将相对更加突出,通胀压力仍然较大,不可过于乐观 。在这样的形势下,究竟应该如何认识我国肉类行业的发展趋势,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我谈几点看法 。

    一、肉价上涨是主要食品供不应求的突出反映 

    简单地说,肉价上涨是由于肉类产品供应不足造成的 。这种供不应求,是经济发展、结构调整、成本推动、比较效益、生产方式、动物疫病、自然灾害等多方面因素叠加的结果 。 

    首先,我国的肉类消费需求持续增长 。2007年末,全国人口为132,12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8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9,379万人,在总人口中的比重达到45% 。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7%,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4%和11.4% 。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率分别为12.2%和9.5%;农村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分别比上年末减少669万人和709万人 。由于人口总量特别是城市人口的增加、非农产业的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人们对肉类的商品需求持续上升 。以猪肉为例,自1990年以来的17年间,我国人均占有的猪肉数量已经从1990年的20公斤上升到2006年的39.6公斤,几乎翻了一番;在此期间,猪肉的市场成交量从1990年的619.4万吨上升到2006年的2501.5万吨,翻了三番多 。(参见表1) 

    其次,肉类供应能力稳步提高的难度加大 。长期以来,我国畜禽饲养以农户散养为主,约占饲养总量的80%左右;以商品生产为目的的规模化养殖发展较慢 。以生猪出栏量为例,1991年为33,563.9万头,至2006年已经增至61,207.3万头,增长了82.4%;出栏率从1991年的90.8%提高到2006年的146.3%,提高了61.1%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加快推进,农业用地面积逐年减少、农业劳动力加快转移、农民居住条件和生活方式进一步改善,畜禽生产能力的持续提高遇到严峻挑战 。2007年,我国城镇就业新增1204万人;城镇投资增长25.8%,农村投资增长19.2%;全国净减少耕地4万多公顷 。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7年《人口与劳动绿皮书》显示,中国3/4的村庄已无青壮年劳动力可以转移,青壮年劳动力短缺的现象由沿海向内地蔓延,劳动力价格因供不应求而逐步提高 。最近农业部公布的数字,2007年全国农民工总数达到2亿2千多万人,月平均工资达到1060元 。在这样的形势下,由于规模化养殖难以较快跟进,造成了生猪供给的结构性断裂 。如何快速扩大畜禽生产,满足市场供应,要求对目前的生产方式有重大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