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院外建弃婴接收设施引争议

这大概是世界上最小的“岛”了 。它只有2.5平方米,却也树木葱翠、绿草如茵,星星和彩虹不分昼夜地浮现在空中,尽管它们只是平面装饰而已 。红顶白墙的小屋是真实存在的,里面还有张铺了两层碎花小被子的婴儿床和一台显示为32.7摄氏度的保温箱 。
屋里空无一人 。大多数时候,哭声会在深夜或清晨响起 。
不过,接下来的故事,既不是童话,也不是传奇 。
至少有20多个成年人找到了这座小岛 。他们拐进石家庄西郊这条僻静的胡同,走到尽头,把怀里的孩子悄悄放在这里 。
很难说清,这座小岛对这些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 。也许是一点幸运——至少,他们没有被丢到水泥地、胡同拐角或者公园草丛里 。
为防止弃婴在野外受到不良环境侵害、延长婴儿存活期,2011年6月1日,石家庄市社会福利院在院门外建起这座“婴儿安全岛”,作为弃婴接收设施和临时庇护场所 。截至今年1月底,共发现弃婴26名 。
福利院接收了这些孩子,随之而来的是争议 。有人认为,弃婴是违法行为,设置专门接收弃婴的设施,“鼓励了不负责任的人做不负责任的事”,会变相纵容弃婴行为,甚至可能导致弃婴数量的增加 。
“看了这个新闻,不知道是悲还是喜 。
”一个网友这样写道 。
石家庄社会福利院院长韩金红也曾为此感到纠结 。最终,他用这样一句话说服了自己和同事:“我们改变不了遗弃这一行为,但可以改变遗弃的结果 。”
第一个孩子怎么还没来
在韩金红的印象中,安全岛出现前,福利院附近每年能发现10多个弃婴 。他们大多躺在纸箱或编织袋里,极易因寒冷或炎热导致病情加重 。有的孩子被发现时,甚至已经遭到流浪猫狗啃食,身上还爬着蚂蚁 。
在一次会议上,他听说国外有一些保护弃婴的举措,便打算在福利院门口也设置一个弃婴保护设施 。德国、意大利、捷克、俄罗斯这些国家的弃婴安置场所大多位于教堂和医院,配备保温和报警系统,有的还在保温箱里铺着尿不湿 。这样的举措得到当地政府的鼓励 。
但在国内,弃婴安全岛的概念还没有被尝试过 。
2011年6月1日,石家庄社会福利院为婴儿安全岛举行了落成仪式 。质疑首先从内部开始 。最主要的反对意见是:安全岛相当于延长了福利院的服务半径,不仅风险大,还会增加工作负担,甚至可能间接导致弃婴数量增加 。不过,市领导的出席让韩金红暂时松了口气,“至少从领导层面上确认了,我们心里先踏实点” 。
这座四四方方的小岛造价近10万元 。岛内设置了保温箱和排气扇,用来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氧气 。值班人员每两个小时巡逻一次,放置婴儿的人也可以自己摁下延时报警器 。如果不是玻璃上那些向日葵和气球贴纸,从外表上看,它更像治安岗亭 。
最初,为规避福利院的风险,韩金红还考虑安装摄像头,以防婴儿在岛内发生意外后产生纠纷 。但他担心有了摄像头,弃婴家长不敢靠近,设施沦为摆设,最终打消了这个念头 。
在矛盾与忐忑中,院里的人等着小岛上第一个婴儿的到来 。可十几天过去了,一点动静都没有 。每天都有人忍不住问:“这个到底有用没有?”、“第一个孩子来了吗?”、“怎么还没来?”
韩金红也有些着急:“之前就有人说我作秀 。如果之后一个孩子都不进来,别人就会说:‘看你这秀作的,钱花了也没效果 。’”
直到6月15日晚上9点,值班门卫安玉红例行巡逻时,发现屋里多了一个装酒的小纸箱,里面躺着一个男婴 。他被裹在粉色的小被子里,闭着眼睛睡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