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父母不愿意介入?( 二 )


有个女孩叫sara她总是喜欢把衣物都脱光,十月的英国天气已经蛮冷了,我穿着外套也感觉冷,可是她照样在院子里光着身体蹦蹦跑跑,也没有他人阻止或嘲笑她 。我问她的老师,她说她不喜欢穿衣服,她感觉这样舒服那就让她这样,为什么要因为穿不穿衣服的问题而“fighting”呢?我想这样尊重孩子也算是个极端的例子吧!
在Fortune Park 儿童中心的操场上,有一圈高高低低的木桩 。老师们曾经想拆除它,可是最终还是保留到现在 。是什么促使她们改变了初衷呢?在一次活动中,老师请孩子记录下在儿童中心里自己最喜欢和不喜欢的地方 。经过交流和讨论大家发现,这圈木桩居然有很多人喜欢 。因此,大家就决定留下它了 。
从这两个例子中我们不难发现:老师们非常尊重孩子并且在尝试更多地了解孩子 。鼓励孩子按照他们自己的意愿进行各种活动,我想富有个性和创造力的孩子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吧!



如何界定“父母的介入”
关于课程





Fortune Park儿童中心的孩子非常自由,他们可以自由地安排自己的一日活动 。这里没有固定的集体活动的时间 。刚开始我总有这样的困惑:英国也有各种评价指标,政府出台了两个相关的指导性文件:Brith to three和 Foundation stage 作为一个总体的纲要 。那么是如何达成的呢?观察了一段时间后我体会到:他们的课程是隐性的 。
他们是这样界定课程的:儿童的一日生活就是课程,所有发生在托儿所的事都是课程 。孩子通过自己的经历而感受到的东西都是课程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给予他们能做的许多事,教师的职责是提供环境 。老师的行为是了解孩子的兴趣,要让孩子尝试各种环境中的活动,发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 。同时老师引导孩子自己探索,给孩子提供一个框架 。
整个课程的设置中老师起关键性作用 。老师的作用是否有效,牵涉到老师是否了解孩子 。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专门统一的课程,要让政府的指导性文件发挥作用或者说达到这个水准的话,是需要对老师及其他工作者不断开展培训 。
老师创设的环境类似我们的角色游戏和区域活动,有娃娃家、生活区、图书角以及户外运动等各个方面 。老师们在固定的区域里等待并鼓励孩子的参与,同时给予一定的指导 。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画面:有的老师在给孩子讲故事,有的老师在和孩子一起玩橡皮泥,喜欢户外活动的孩子就在外面玩 。



尊重儿童
国际论坛特邀嘉宾Stephane Page女士专访卢湾





为什么有的父母不愿意介入?

文章插图
2006上海教育国际论坛的余热还未退去,6月13日会议特邀嘉宾Stephane Page女士来到卢湾早教中心进行访问 。Page女士在专程赶来的卢湾区教育局毛爱群副局长、张建旬科长和上海市教委学前教育信息部办公室茅红美主任、思南路幼儿园郭宗莉园长的陪同下,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早教中心和思南路幼儿园(皋兰路分园)的各个活动室,对教师在环境创设上所体现的创意深表钦佩 。
她还来到上海学前教育网编辑部了解网站的内容和运行状况,当她看到网页上已经出现了论坛和年会的相关报道,尤其是她本人的介绍时,感到意外和惊喜 。
在简短的参观后,一行人来到学前教育信息部会议室进行了交流 。Page女士对上海学前教育是否属于义务教育、教师的招聘和培养、园所的规模以及市和区县之间教育行政的关系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在座的上海同行就澳大利亚的学前教育及其管理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据Page女士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