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巨子盛田昭夫( 二 )


但是,盛田和井深大的真正目标,是致力于创造高科技的电子产品,而不仅仅是做配件生意 。
1949年的一天,井深大前往日本广播公司办事,偶然在那里看到一台美国造的磁带录音机 。他不禁怦然心动,马上意识到这种高科技商品的巨大潜力 。他回去后与盛田一商量,决定买下其生产专利 。由于有早期制造钢丝机的经验,试制录音机并不难,而磁带却是个大问题,因为当时日本根本没有 。盛田和井深大亲自动手,研制出以日本传统的"和纸"为底、上涂磁性粉的录音粉带 。
他们经过一年的奋斗,第一台盒式录音机终于在日本问世 。只是这种录音机过于笨重,达35公斤,且价格昂贵,每台约500美元,在当时的日本很难卖出去 。于是,公司召集有关人员,连续进行10天的智囊大会战,终于找到了降低成本、减小体积的种种办法 。公司的第一代电子产品——磁带录音机开始走向市场 。
为了推销录音机,他们可费尽了心机 。
一开始很难打开局面 。他们意识到,仅有独特的技术,生产出独特产品,并不等于事业就一定成功,还必须重视商品的推销 。于是,盛田昭夫从抓技术转向抓销售 。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获知法院的书记员紧缺,不得不超负荷地工作 。盛田昭夫立即带着他的产品上门推销,仅日本高等法院就购置了20台,其它法院也纷纷效仿,带去的产品很快销售一空 。初战告捷了 。
接着,盛田开发了一种H型录音机,它的体积只比公文包大一点 。这种H型录音机非常适合用来充当学校的教学工具,盛田就用它很快打开学校的销路,并且普及到全国 。
盛田和井深大并不满足,进一步研制更具吸引力的新产品 。正在这时从太平洋彼岸传来一个信息: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了晶体管,美国西方电子公司仅仅把这种晶体管用于助听器的生产 。受过高等教育、具有专门知识的井深大和盛田闻讯后,敏感地意识到这项伟大的发明具有良好的发展远景 。
1952年,井深大和盛因飞往美国,进行实地考察,并以2.5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西方电子公司的这项专利 。西方公司的工程师殷勤地向他们建议,这东西可以也只能用于制造助听器 。当然盛田和井深大对助听器不感兴趣,而是想运用它生产人人可用的电器产品 。
回国后,他们欣喜地发现,晶体管和使用了40年的电子管一样能够放大信号,而且反应快、体积小、耗电省、可靠性强,非常有可能取代电子管 。不知经过多少次试验和失败,盛田和井深大终于在1957年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袖珍式晶体管收音机 。在广告中,他们强调这种收音机小到可以放在衬衫口袋里 。实际上,这种当时世界上最小的收音机还是比标准的男衬衣口袋大一点 。
为此,盛田要求公司所有推销员都穿上特制的衬衫,口袋比普通衬衣的大一点,刚好可以放下这种收音机 。
为了给这个即将诞生的"亲生长子"取个响亮的名字,盛田和井深大冥思苦想,最后决定用世界上不管哪个国家都能通用 。不论哪个民族的人都不会读错而且易记的"SONY"命名 。其含义是由拉丁文的"SONUS"(声音)和英语的"SONNY"(聪明可爱的小孩)两词合并而成,即"聪明可爱的孩子们组成的发声电器公司" 。从此,盛田和井深大创办的"东京通讯工业公司"也正式更名为"SONY公司",即"索尼株式会社" 。
打上"SONY"商标首批生产的200万台袖珍式晶体管收音机刚一投放市场,就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出现了爆发性销售的热潮 。销售额高达250万美元,正好是购买专利所用资金的100倍 。"索尼"的名称也响遍了全世界 。
1958年1月,索尼公司的股票正式以"索尼株式会社"命名,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