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巨子盛田昭夫( 三 )


晶体管的采用成了索尼公司迈向开发一系列电子产品的跳板 。公司在1958年推出第一个调频晶体管收音机,1959年推出第一台全晶体管电视机,1960年则又推出晶体管录像机,1961年推出第一台小屏幕晶体管电视机 。索尼在世界电子行业中由此获得了"先驱者"的美誉 。
随着事业的发展,索尼公司把目光转向了海外市场 。早在1953年,盛田就去欧洲访问,参观举世闻名的大企业 。在荷兰,他参观了菲利浦电气公司,一方面为它取得的巨大成就惊叹不已,另一方面,也感到迷惑不解:在只有1000万左右人口、面积比日本九州岛还小的荷兰,像菲利浦这样大规模的电器制造公司,是怎样从制造灯泡的小工厂发展起来的?深入调查后,他明白了菲利浦是个国际性企业,其本部虽在荷兰,但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早已扩展到世界各国 。
他恍然大悟:市场与企业的关系如同池塘和鱼的关系,只有在大池塘中,才能养出大鱼来 。从此,索尼公司的经营战略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走上了国际企业化的道路 。盛田与井深大进行了分工 。井深大在国内潜心研究,不断推出新发明,而盛田则在欧洲及北美调查国际市场行情,推销新产品,设立国外分部 。
50年代后期,正是美国经济的高涨时期,就业率很高,国民富有进取精神,崇尚新事物、新产品 。索尼公司开始进军美国市场,盛田推出的第一张王牌产品就是晶体管收音机 。
盛田带着几打袖珍式晶体管收音机的样品,到纽约的零售商店按户推销 。"只有人手一台,才能互不干扰,在自己的房间里收听自己喜爱的节目啊 。"盛田令人信服的劝说,使一份份的订单蜂拥而至 。索尼的产品就这样进入了美国市场 。
尽管索尼当时在美国尚没有什么名气,但盛田对自己的品牌十分珍惜 。在推销中,有一家大公司特别看好袖珍收音机,开口就说:"如果让我们经销,先订货10万台 。
"10万台,这简直是令人难以置信的数字 。盛田在进一步商谈细节后竟出乎意料地拒绝了这笔订货 。原来,该公司按照惯例都有一个附加条件:必须把他们的OEM商标标在袖珍收音机上,而不能用索尼商标 。因为他们公司的名字是块金字招牌,有50多年悠久历史了,而索尼的名字美国人几乎闻所未闻 。
对此,这家美国公司的负责人大惑不解:"你们为什么不利用我们的好名声赚一大笔钱呢?"盛田却有自己的见解:
【索尼巨子盛田昭夫】"10万台的订货量的确很有诱惑力 。如果接受这笔生意,索尼的经营现状就会大大改善 。但我拒绝了 。因为我今天带来的新产品正是为了我们公司的SONY商标在50年后能风行全世界,能像你们的招牌一样成为金字招牌 。如果按你们的条件用OEM商标的话,我的这个梦想就永远不能实现了 。"
几年后,当带有"SONY"商标的收音机、电视机、录像机充斥美国市场时,人们才不得不佩服盛田当年的做法 。美国"增你智"公司董事长约翰·尼温对此赞叹不已:"如果他接受了那个条件,索尼这个名字在美国就无人知晓了 。"
随着在美国的业务的发展,盛田在1960年2月正式创建了"美国索尼公司" 。
1961年6月,索尼公司在美国市场上发行200万股股票,成为第一家在美国股票市场上市的日本企业 。
1967年10月的一个晚上,索尼公司的盛田昭夫、井深大等主要负责人与技术人员一起坐在实验室里,经过整整6年的奋战,世界上第一台单枪三束彩色电视机终于在这里诞生了 。盛田认准这种新产品有广阔的市场后,就决定立即在美国就地生产 。
1972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地亚哥,索尼电视机厂正式投产 。"美国制造"的索尼彩电源源不断地进入了美国和中南美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