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巨子盛田昭夫( 四 )


几年后,日本其它一些企业由于大量向美国倾销产品,日美之间出现了严重的贸易摩擦,美国采取措施限制日本商品进口 。索尼公司由于已在美国办厂,在这场贸易战中,竟然相安无事,充分证明当初盛田决策的正确性 。
1974年,索尼又在英国的布里金德开办了彩电工厂 。接着,在亚拉巴马州的多桑开办了音频、视频磁带厂 。
1981年在法国的贝思尼创建了一家磁带厂 。
1988年,索尼又作出惊人之举,以34亿美元收购了美国哥伦比亚影片公司,从而以咄咄逼人之势闯入了好莱坞 。
"菲利浦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30多年前,盛田昭夫参观荷兰菲利浦公司发出的豪言壮语终于被证实了 。如今,索尼公司已在西欧、美国、东欧、巴西、中国等地开辟了广阔的市场,公司的出口额占总营业额的60%以上,其经营的项目也由单一的电器转为多元,成为与通用汽车公司、西门子、菲利浦等并驾齐驱的第一流跨国大公司,蜚声全世界 。
索尼公司能得到如此飞速的发展,与盛田昭夫一贯重视人才开发、不拘一格使用贤才有极大的关系 。他曾写过一本非常畅销的书——《学历无用论》 。他认为,学历无用并非看不起学历,而是不能光是以学历来评价一个人的价值 。以资历为主和看重学历的做法是阻挡许多年轻有为的工作人员发挥自己能力的一大障碍 。因此,索尼公司必须以"人尽其才,根据实际成绩和工作能力来安排人才"作为指导思想,才能使索尼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
盛田自己便率先实践这一思想 。
1971年他接替井深大担任索尼公司总裁 。
1979年他就公开表示:我不想恋栈太久,这样会损害下一代人的志气 。我也不在乎继承人是否是我的儿女,我只是需要一位能干的人来领导索尼 。
3年后,一位男中音演员出身的人出人意料地坐在了索尼公司总裁的宝座上 。
他叫大贺典雄 。他与盛田相识纯属偶然 。
1950年,盛田生产了第一台磁带录音机 。当时,大贺还是东京艺术大学声乐系的学生 。
他以一个歌唱家的眼光写信给盛田,用未经斟酌的语句告诉他,这种机器的性能不好,声音失真太厉害,歌唱家需要的是一面镜子——听得见他声音的镜子,因此,他认为这种录音机只不过是一堆废物 。对他的尖锐批评,盛田非但不生气,反而认为他所谓的镜子想法非常中肯恰当,具有挑战性,就给大贺回信,聘请他担任公司的兼职顾问 。
1954年,大贺大学毕业后到柏林留学,接受为期3年的音乐深造,并在欧洲参加巡回演出 。
在这一时期内,盛田依旧积极地与大贺取得联系,坚持不断地把工资寄给大贺,并要求他留学回国后继续帮索尼干事 。盛田所做的一切令大贺深为感动 。
1959年,他们两人结伴前往欧洲旅行,盛田想通过这次旅行为索尼推销调频晶体管收音机等产品 。最后他们乘船从英国出发转道纽约回国 。
在4天零10小时的漫长旅程中,他俩无所事事,只是不停地促膝谈心 。盛田昭夫发现大贺典雄的音乐造诣对以声音和影像为主的索尼很有用处,而大贺也颇懂得一些经营之道,于是就对他说:"你作为一位声乐家是一流的,但是,我认为你作为实业家的才能将更加突出 。"就这样,在盛田的鼓励下,这位男中音歌唱家弃艺经商,跨进了实业界的大门 。
大贺典雄最初担任索尼公司磁带录音机生产部门的总经理 。
1961年,盛田又提拔他为产品设计部部长 。几年后,他又出任索尼与美商组建的合资企业"哥伦比亚-索尼唱片公司"的社长 。大贺没有辜负盛田的期望,工作十分勤奋,在经营战略上也很有研究 。他还发挥自己在声乐方面的特长,在选择录音曲目、保持音色纯正方面非常在行 。为了发展新兴的唱片业,在80年代初,大贺着力于开发可在数控状态下复制音乐的激光唱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