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堡包大王克罗克( 四 )


其次要不经冷藏,现炸现吃 。这种新的炸土豆条出现在顾客面前时,果然备受青睐,销售量马上翻了几番 。
公司还制定了一整套严格的质量标准,如要求牛肉原料必须是精瘦肉,脂肪含量不得超过19% 。牛肉绞碎后一律按规定做成直径为98.5毫米,厚为5.65毫米,重47.32克的肉饼 。在保证质量的同时,还必须强调一个"快"字:
要在50秒内制出一块牛肉饼、一盘炸土豆条以及一杯饮料 。为保证食品新鲜,还明文规定汉堡包出炉后10分钟或法式土豆条炸好后7分钟内卖不掉的话,就必须扔掉 。由于有了这一套严格的质量措施,每一位来到麦当劳餐馆的顾客,都能够在50秒钟内吃到热气腾腾、味道可口的汉堡包和其它食品 。
这么一来,怎么会不受顾客的欢迎呢?
为了保持地方清洁,克罗克规定他的员工必须做到:男人每天要刮胡子,修指甲,随时保持口腔清洁,经常洗澡,不留长发 。妇女不准涂指甲油,不可化妆过度,头上要戴发网 。
顾客一走,服务人员便要清理桌面,凡是丢落在地面的纸片,马上要捡起来 。餐馆内还不许出售香烟和报纸 。
在这一系列规定的保证下,麦当劳餐厅的店面总是保持窗明、地洁、桌面净 。由此,麦当劳便以清洁闻名全美国 。
克罗克的经营之术,给公司带来极大的效益 。公司的形象也因经营有方树立起来 。随之而来的,就是源源不断的财富 。
注重广告宣传,也是克罗克大获成功的一个因素 。麦当劳每年花在广告宣传上的费用高达几个亿 。
1981年,公司的广告费为3.2亿美元,占全年营业额的4.5% 。
1963年,公司还创造了"麦当劳叔叔"这个令人难以忘怀的形象来做广告 。"麦当劳叔叔"头上顶着一只装有汉堡包、麦乳精和土豆条的托盘,鼻子上装有一对麦当劳杯子,脚上的鞋子像两块大面包,其形象相当商业化 。这个小丑般的形象,给顾客留下可亲可爱的感觉,特别受到孩子们的欢迎 。"麦当劳叔叔"成了全美电视广告上为麦当劳作宣传的代言人 。
任何一个企业成功之后,都不免将它的事业从国内转到国外,麦当劳也不例外 。
1970年麦当劳决定向海外市场进军时,几乎无先例可循 。因为那时美国服务业到海外投资的先例并不多,范围也仅局限于美洲 。麦当劳欲开发其事业的国家都没有快餐厅 。这些国家的中产阶级,觉得到外面去吃饭是件大事,需要的是华丽、整洁的衣冠,白布桌,以及一道道的大菜 。因此,麦当劳准备输出的不仅是汉堡包一类的食品,而且是一种饮食文化,其难度可想而知 。
麦当劳最初尝试在加勒比地区以及加拿大、荷兰等国发展连锁店时,曾遭到失败,但后来在日本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
日本麦当劳总裁藤田针对日本的国情采取了独特的办法 。他认为,"日本人既有一种自卑感,又有排外情绪 。日本所有的东西都来自外国:文字来自中国,佛教由韩国传来,而战后从可口可乐到IBM都是来自美国 。但是日本基本上是排外的,不喜欢中国人和韩国人,更不喜欢美国人 。"由此他得出结论是,在日本的麦当劳公司从老板到员工,必须百分之百的日本化,使麦当劳的食品从外表看不出是进口的美国货 。
如果坚持这是美国货,顾客会因为不喜欢美国而不买此食品 。
1971年,克罗克同意了藤田的方案,与他签订了合作协议,美日双方各出资一半 。藤田以富有戏剧性的行销手段,展开宣传攻势,使麦当劳在一夜之间便名扬全日本 。
1971年7月20日,东京银座区麦当劳餐厅如期开业,第一天营业额高达6000美元,打破麦当劳一天营业额的世界纪录 。接着,第二家、第三家麦当劳餐厅相继开张 。在短短18个月,藤田在日本神速地开办了19家麦当劳餐厅 。麦当劳在日本一举成功,成为日本最大的连锁餐厅,年营业额达6亿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