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手起家的邦尼( 三 )


1956年9月,邦尼和麦卡特、约翰·奥伯恩组成一个新公司——石油发展机构 。
麦卡特本来是就钻井问题来访问邦尼的 。他的家庭拥有好几家超级市场,可以说很富裕了 。可他本人却对生产石油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很想在这上面发笔大财 。但由于他在地质方面一窍不通,打出来的井全是一滴油也挤不出来的干井,损失惨重 。因此才来请邦尼当他的地质探测顾问 。
邦尼却对他大谈开发油井的困难,转而劝说他与自己合作组成公司经营石油,双方各拥有一半的股份 。麦卡特再拿出一部分现金借给公司周转,盈利时分红 。麦卡特见有利可图,同意这样办 。约翰·奥伯恩也加入合作 。
石油发展机构的资金由邦尼投资一半,麦卡特和约翰·奥伯恩各占投资额的1/34 。此外,他俩还借给公司10万美元,言明由邦尼在5年内连本带利一并归还,否则公司由这两位股东接管 。
公司开业后,邦尼任董事经理 。
第一年,他雇了两名优秀的助手,一个是初任公司秘书的施拉芙小姐,后来被提升为经理,她协助邦尼达30年之久;另一个是后来任加拿大卡加里分公司经理的罗顿 。这两个人对石油业这一行都非常熟悉,有着丰富的经验 。
有了强有力的助手,邦尼终于可以摆脱压在身上的那些繁琐细碎的工作,更加精力充沛地投入到石油业这个诱人的行当中,大大地施展他的才能了 。他广开财路,大力宣传,以种种优惠的条件,吸引各界大亨投资钻井 。他向他们保证:
1.三年内就能收回成本;2.以个别油井为单位,赚钱即可分红;3.优先偿还投资款项 。这些条件使得各路投资者兴趣大增 。
1958年3月,公司提出开发16口油井的计划,立即就有51名投资者参加,集资达50万美元 。经过精心、艰苦的探测、打钻,一年以后,除7口井是干井外,8口井开始生产石油气,1口井可供开采石油 。
这一年的生产总值达225万美元,超过投资基金的4倍 。公司和投资者都盈利了 。
有了一次成功,公司的形象也随之树立起来,赢得更多的信任 。于是他们趁热打铁,同一年年底又推出马沙利斯计划,以医生马沙利斯为主,准备开发13口油井,集资47.5万美元 。结果,又一次大获全胜,13口油井中仅有4口干井,全年生产总值达300万美元 。
邦尼的事业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
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会完全一帆风顺,再顺利的人也难免会遇到挫折,邦尼也不例外 。
前两次的巨大成功使邦尼野心大增,他觉得是自己时来运转的时候了 。
1959年,一项新的开采计划又匆匆上马 。由于判断失误,公司在得克萨斯州历时4个月所钻的油井全部是干井,整整损失了50万美元 。这次失败也充分地说明石油行业难以把握和带有较大冒险性的特点 。
从此以后,公司业务开始跌入低谷,不得不大量削减人员,最少的时候只剩下3个人 。可是,邦尼并没气馁,他继续在美国和加拿大之间不停地奔波,积极寻找机会,寻找理想的采油点 。他要像当年法兰·菲纳斯一样奋斗,争取东山再起 。
可是,幸运似乎已经成为过去,他的努力一次次宣告失败,在整整3年中,看不见一点起色,邦尼几乎要绝望了 。这时候,一个机会姗姗而来 。
1962年,邦尼在得克萨斯州夏志郡发现了一块满意的油田,可钻98口油井,每天可保证产油60桶 。这时,公司财务状况已经非常糟糕,无力直接经营了,只好以每口井4万美元的价格批给投资者 。尽管这样,还是赚了75万美元,还清了债务又增加了职工 。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大股东麦卡特知道公司起死回生,赚了钱,就想把公司接管到自己手中来 。他假称自己患了癌症,将不久于人世,要求退股和还清他的债务,否则便要接管全盘生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