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里的合谋--收益分析


食堂里的合谋--收益分析

文章插图
一日,同宿舍的小强、小明与小力去学校食堂吃饭 。饭至中途,忽感无味,于是商量买点猪头肉,解解
馋 。然而,由谁出钱?由谁排队?这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
一番议论之后,决定玩"剪刀、石头、布"游戏,由
前两个输者出钱,最后获胜者排队 。
【食堂里的合谋--收益分析】经过几轮激烈的角逐,小强和小力先后败下阵来,于是无奈地从口袋中掏出饭卡,交给笑容满面的小明
。不久,诱人的猪头肉和牛肉端上桌来,众人一阵疯抢,转眼间只剩两只空碗 。这时小强提议再来一次,输者请喝饮料 。小明犹豫了一下,终于点头同意 。就在这一瞬间,小强悄悄地伸出两根手指头,小力心领神会
一声"开始",两把剪刀齐刷刷落下,剪向小明那只宽大的手掌 。他虽然满腹疑惑,但还是乖乖地买饮料去
了 。
这个故事蕴藏着不少经济学的道理 。为什么小明在犹豫之后加入了游戏?为什么游戏规则最后会失效?
为什么小强和小力的预谋能够成功?这些都可以从经济学的角度加以解释 。
首先,小强、小明和小力敢于参加这个游戏,是基于自身的成本--收益分析 。在游戏尚未进行时,每个
人的预期收益--猪头肉,是基本固定的 。根据平时的相处,每个个体对其他人的性格都了如指掌,判定不会出现某个人抢占所有猪头肉的情况 。
三个人平分猪头肉,这是众人日常博弈的最优结果 。至于成本,在没有
决定由谁出钱之前,是不确定的 。每个人在游戏时都假设出钱的不是自己,因而在成本--收益分析时,得出了自身会得到收益的结论,游戏因此得以进行下去 。
其次,在第二回合的游戏中,小明认为自己在第一回合获得了全胜,继续参加游戏,最坏的结果也不过
是出钱买饮料 。若不参加比赛,可能会被定性为没胆量 。这对于一个男生来说是非常不能容忍的,它可能造成名誉上的损失和心理上的压力 。事实上,小明忽略了一个问题:排队等候也是一种成本,不过不以金钱的形式存在 。他在计算自身成本时没有加上这部分成本 。
其三,小明在参加第二回合的游戏时,曾假设游戏中各主体的信息是不完全的和不对称的 。不完全,是
指每个人都不可能获知游戏的结果如何 。不对称,是指每个人都不可能获知其他人出什么手势 。这时候,任何个人拥有了完全信息,或任何两个人知道了对方的出牌,将获得超常收益 。小强和小力达成了协议,修改了既定的游戏规则,在博弈中就处于优势地位 。游戏规则本来是公平的,由于在执行中产生了机会主义行为,结果就出现了偏离 。
其四,在小强和小力的合作中,存在着一种相互信任的关系 。小强在向小力出示手势时,已经假定小力
是可以信赖的 。反之,小力看到他的手势,可以认同,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出示其他手势 。这个契约能否达成,关系到游戏中谁胜谁败 。在博弈中,小力和小强站到了同一立场,这和他们利益的一致性不无关系 。
专家指点:在博弈中的进行合谋,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即合谋双方的利益是一致的,只有这样,合谋
才有成功进行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