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不可乱抹的外用药



孕妇不可乱抹的外用药

文章插图
  孕妇应慎用的外用药有:
  杀癣净:其成分是克霉唑,多用于皮肤黏膜真菌感染,如体癣、股癣、手足癣等 。动物实验发现它对胚胎有毒性作用 。哺乳期妇女外用,其药物成分可以进入乳汁 。虽然临床上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报道,但为了宝宝健康,此药应该慎用 。
  百多邦软膏(莫匹罗星):
是一种抗生素外用软膏,在
治疗皮肤感染方面应用较广泛 。但有不少专家认为,妊娠期最好不要使用该药 。因为其中的聚乙二醇会被人体吸收且蓄积,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
  阿昔洛韦软膏:属抗病毒外用药(疱疹急性期可外用) 。但抗病毒药物一般是抑制病毒DNA的复制,同时对人体细胞的DNA聚合酶也有抑制作用,从而影响人体DNA的复制 。所以,妊娠期在使用时应慎重,听从医嘱 。
  糖皮质激素:这类药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广泛用于荨麻疹湿疹、药疹、接触性皮炎等的治疗 。该药还能通过皮肤吸收,小剂量分布到乳汁中 。
  处在孕期或哺乳期的妇女,无论使用口服药物还是外用药物,都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以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
  孕期用药注意事项
  药物对胎儿产生的不良影响主要与药物本身的性质、剂量、使用药物的持续时间、用药途径、胎儿对药物的亲和性有关,而最重要的是用药时的胎龄 。
  用药时胎龄与损害性质有密切关系 。受精后2周内(即停经4周内),孕卵着床前后,药物对胚胎的影响是“全”或“无”的:“全”表现为胚胎早期死亡导致流产;“无”则为胚胎继续发育,不出现异常 。受精后3~8周(即停经5~10周)是胚胎器官分化发育阶段,受到有害药物作用后,即可产生形态上的异常而形成畸形,称为“致畸高度敏感期” 。
停经10周以后,由于胚胎的器官发育已经完成,服用药物的影响就大大降低了,但有些药物仍会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
  为了维护自身及胎儿的健康,准妈妈身体不舒服时应该尽快就医,并主动告知怀孕(特别是初期),由医师来评估、把关,以确保用药的安全 。
  药物的基本分级
  根据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委员会的标准,国内将药物分为A、B、C、D、X五个等级 。
  A级药物:人类对照研究证实对胎儿无危险;
  B级药物:在动物繁殖性研究中,未见到对胎儿的影响,或在动物繁殖性研究中表现有副作用,这些副作用并未在妊娠3个月的女性身上得到证实 。A级和B级药物属于孕期可用药,孕妇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
  C级药物:既往无适当的在人类及动物身上的研究资料,或在动物身上有对胎儿的副作用,但缺乏人类研究的资料 。
  D级药物:有证据表明对胎儿有危险,但在必要的情况下,可权衡利弊使用 。
  X级药物:确定对胎儿有危险,且利大于弊,准妈妈绝对不能服用 。
  下面针对几种常用药物加以说明:
  1、肠胃药:肠胃用药大多属于B级药 。准妈妈肠胃不舒服时,最好立即就医,请医生为自己开合适的药物 。
  2、便秘药:便秘是怀孕期间常见的问题,可服用便秘药来缓解 。便秘药的作用方式可分为两种,一是让粪便变软,一是刺激大肠,建议准妈妈最好选择让粪便变软的便秘药,使用上会更加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