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行业再遭暴击 1000亿巨头面临考验?新华社:电子烟商家“围猎”青少年( 二 )


新华社在报道中呼吁 , 尽快推进制定电子烟相关管理条例和国家标准 , 引导青少年拒吸电子烟、远离电子烟 。
报道发布后 , 再度引发业内激烈讨论 , 更有投资者担心电子烟板块或将再度迎来暴击 。
一纸报告 , 引发电子烟行业“地震”
其实 , 早在上周 , 电子烟行业已经经历了一场“地震” 。5月26日 , 国家卫健委和世卫组织驻华代表处联合发布《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0》(下简称《报告2020》) , 首次新增加了电子烟的健康危害章节 , 明确指出 , 有充分证据表明电子烟是不安全的 。
受此消息影响 , 港股的电子烟巨头思摩尔国际(06969.HK)当天尾盘大幅跳水 , 股价一度暴跌近20% , 随后2个交易日表现也非常弱势 , 3个交易日市值蒸发超600亿港元 。

这一行业再遭暴击 1000亿巨头面临考验?新华社:电子烟商家“围猎”青少年

文章插图
国家卫健委的《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0》用了重点篇幅强调了电子烟对青少年的危害 。报告指出 , 使用电子烟可能致人更容易对卷烟上瘾 , 这一现象在青少年中尤为明显 。
一项纳入91051名青少年的Meta分析研究结果显示 , 青少年使用电子烟后成为卷烟使用者的风险是从不使用电子烟者的2.21倍 。
电子烟除了会吸引青少年使用卷烟外 , 本身亦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成长造成不良影响 。2016年《美国卫生总监报告》中关于青少年电子烟使用的报告显示 , 电子烟中的尼古丁会影响青少年的大脑发育 , 青春期使用会对青少年的注意力、学习、情绪波动和冲动控制产生影响 。
《报告2020》称 , 目前普遍认为 , “加味”是吸引青少年尝试电子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第七届会议报告”指出:3/4的青少年被调查者表示 , 如果电子烟没有添加口味 , 他们不会再使用这些产品 。2019年美国对青少年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 , 目前使用电子烟的青少年中 , 估计有72.2%的高中生和59.2%的初中生使用了调味电子烟 , 其中水果、薄荷醇或薄荷、糖果味最常见 。
业内人士分析称 , 新华社的调查报道、卫健委的报告释放的信号非常明确 , 将电子烟纳入到了传统烟草制品的对比范畴 , 国家对电子烟的监管立法速度大概率将提速 , 未来电子烟的监管标准或许将向传统烟草看齐 。
其实在今年3月22日 , 工信部已经发布了《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修改征求意见稿》 , 里面附加了关键的一条:电子烟等新兴烟草制品参照本条例中关于卷烟的有关规定执行 。
烟草专卖法规定第三条明确规定 , 国家对烟草专卖品的生产、销售、进出口依法实行专卖管理 , 并实行烟草专卖许可证制度 。
一旦电子烟被纳入烟草范畴 , 意味着所有电子烟企业就必须遵守烟草专卖法 , 全部要被纳入监管 。
杀入电子烟行业的千亿巨头 , 将面临考验?
不可否认的是 , 抛开监管的因素 , 电子烟的确是一条非常“暴利”的赛道 , 市场需求庞大且稳定、毛利率高、消费周期长 。有机构预测 , 全球电子烟市场规模由2014年的124亿美元增至2020年的395亿美元 , 增长幅度高达218% , 到2023年或将达到820亿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