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评论员文章:未来可能推动人民币贬值的四大因素不能忽视

摘要【《金融时报》评论员文章:未来可能推动人民币贬值的四大因素不能忽视】近期人民币汇率有所升值 。往前看 , 既有支持人民币升值的因素 , 也有支持人民币贬值的因素 。未来可能推动人民币贬值的四大因素不能忽视 。(金融时报)

《金融时报》评论员文章:未来可能推动人民币贬值的四大因素不能忽视

文章插图
近期人民币汇率有所升值 。往前看 , 既有支持人民币升值的因素 , 也有支持人民币贬值的因素 。未来可能推动人民币贬值的四大因素不能忽视 。
一是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今年一季度 , 市场对美国通胀回升、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的预期较高 , 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一度触及1.78%的疫情以来高点 , 美元指数也升至93.4 。二季度以来 , 美国经济数据总体仍较为强劲 , 通胀数据远超预期 。4月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升4.2% , 高于3.6%的市场预期 , 创2008年9月来新高;环比升0.8% , 高于预期的0.2% , 创近十年来新高 。美4月工业品价格指数(PPI)同比涨幅更是达到6.2% 。以5年期通胀保护债券(TIPS)收益率衡量的通胀预期超过2.8% , 创下2005年以来最高点 。若未来通胀持续超预期 , 联储很可能收紧货币政策 , 资金从新兴市场大幅回流美国 , 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货币将面临明显贬值压力 , 需要警惕 。
二是美国经济强劲复苏带动美元走强 。美国疫苗接种较为迅速 , 市场普遍预期美国疫情将在年内得到有效控制 , 部分州已宣布将于近期完全解除疫情期间的防疫措施 , 重新开放经济 , 这支持一季度以来美经济指标不断走强 。另一方面 , 拜登政府上台后 , 已推动国会通过了1.9万亿美元的刺激法案 , 近日又宣布了6万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 , 这将对美国本已较为强劲的疫后经济复苏提供新的催化剂 , 带动美元指数走强 , 对包括人民币在内的新兴经济体货币带来贬值压力 。
【《金融时报》评论员文章:未来可能推动人民币贬值的四大因素不能忽视】三是全球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和供给能力恢复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 , 全球供给能力受损 。中国率先控制住疫情并实现复工复产 , 经济快速复苏 , 出口表现强劲 , 今年以来延续了恢复发展态势 。一季度GDP同比增长18.3% , 1-4月出口同比增速为44% , 贸易顺差1579亿美元 , 同比增长174% 。目前欧美等经济体疫苗接种进度较快 , 正在计划解除国内禁令并重启开放 。前期一度失控的印度疫情也得到控制 , 新增病例数从高位回落 。未来随着疫苗接种率进一步提升 , 各国可能会先后形成有效免疫屏障 , 这将推动全球经济快速恢复 , 供给能力明显增强 , 形成对中国出口和人民币汇率贬值的压力 。
四是美国资产泡沫可能破裂 , 全球避险情绪升温 。受美国大规模量化宽松政策、疫苗接种、经济复苏等因素影响 , 美股疫情后表现反而亮眼 , 道琼斯、纳斯达克、标普三大股指较疫情暴发以来的低点反弹超70%以上 , 屡创历史新高 , 市盈率已远远高于历史平均中位数 。股市繁荣过分依赖宽松货币政策 , 明显超过经济表现 , 缺少坚实的经济基本面支撑 。未来美联储退出宽松货币政策 , 有可能刺破资产泡沫 , 引发美资产价格大幅调整 , 刺激全球市场避险情绪升温 , 资金回流美国救市 , 推升美元指数 , 拉低非美货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