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和别的孩子比






很多父母喜欢把自己的孩子与别人作比较,小时候比胖瘦、吃饭爽气 ,大一点比成绩 。
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
一般来说,孩子的生长发育是有一定规律的,但由于环境、生活条件与养育的方法诸因素的差异超前或延缓的情况是常有的 。存在这种差异不应现怪孩子、批评孩子,而应从父母身上找原因 。尤其是饮食、睡眠等生活习惯或其他行为习惯的形成并不是孩子与生俱来的,是后天不合理的教养所造成的 。因此错怪孩子,这对一个20个月的孩子来说是极不公平的 。

父母重视孩子的生长发育,与同龄孩子的父母交流经验,这是关心、疼爱孩子的表现,但“比”就不对了 。孩子超过别人,父母就高兴,反之就着急,这种心态会使父母对养育孩子缺乏信心,从而影响孩子的成长 。无论从哪个角度讲,人的差异是存在的 。孩子的生长发育也不可能完全一样,不要强迫孩子沿着大人预定或设想的路线迈步 。

当着孩子的面直接抱怨自己的孩子这样那样都不如别人,这会使孩子很伤心,自尊心受到伤害,久而久之,当他长大一点,更懂事的时候,他会丧失信心,形成自卑感,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认为自己处处不如人 。
另一方面,这对被夸的孩子也不利 。

总之,父母要尊重自己的孩子,即便他才几个月 。假如孩子的生长发育确是有问题,应尽早去找医生,检查是否缺乏营养,还是有潜在的疾病 。假如属于生活习惯和行为问题的,父母就从自身找原因,调整自己的教养内容的方法,解决不了的可请教专业人员,帮助找出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





对孩子要正确使用“不”和“是”
不要对孩子期望过高







在当今竞争的社会里,父母往往会期望过高,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其他孩子发展得更快更好 。他们期望孩子有天赋、聪明、什么都比别人好,最好还是位神童 。如果父母没有进名牌大学,希望孩子是清华大学的学生;如果父母运动不好,希望孩子成为奥运键将;父母连琴键都不会摸,却希望孩子是另一个萧邦 。也就是说,父母是不成功者,就寄希望于孩子获得成功,送孩子去学弹琴、学书法、学绘画、学戏剧等并施加压力,使之不落后于其他孩子 。
这是错误的,父母如此做后,可能会使孩子有暂时的超越他人的能力,却往往是不能长久 。
研究表明,若父母给孩子压力太大太早,会有以下现象:
1. 这种提高不会是永久性的,即使开始时能超过其他孩子,但当其他孩子也开始学习时,优势就会消失 。即使是短期内在某一方面较有成就,但是,他们的思维、逻辑、推理落后于其他孩子,因为他们是被动的,对学习没有激情,所以效果不会很好 。
2. 这类孩子因受大人支配太多,指责太多,所以自我激励感很弱,创造性和想象力受到压抑,好奇心也受到阻碍,很难发现自我价值 。他们因早期受压太大,承受较多挫折,因此自信心与自觉性也受到打击 。这种孩子只是父母的影子,他们认为,父母要我做的事是重要的,而自己要做的事是不重要的 。
3. 这些孩子由于学习压力太重,失去了童年的乐趣,没有正常孩子那样的欢乐,并因此而影响了社交能力和其他各种能力及心理发育 。
要使你的孩子成为健康聪明的孩子,他就应该被爱、被尊重、自由自在、有自信心与自尊心 。让孩子成为行为的主导,要尊重孩子的兴趣,尊重他对知识的渴望,了解他的痛苦,而不是强加给他些什么 。有时,父母并不认为自己给孩子施加压力 。虽然他们承认不是在培养神童,但他们并不知道他们的手段会引起相反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