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宝宝产生各种坏习惯( 二 )


3、保持冷静
学龄前儿童,看电视没完没了,晚上不肯睡,早上赖床等行为,妈妈在当时情形下,通常会遭遇到孩子的哭闹、叫喊等抵抗,妈妈也难免会发脾气,从而开始了又一轮的吵闹比赛,这并不能促进孩子与你配合,结果只是使双方更生气,或让孩子知道如何坚持就能胜利 。
处理这种情况的关键是家长保持冷静 。那具体如何做才更有效呢?家长可以告诉他,无法接受他现在的行为,并再给他一个更好的替代选择,让其二选一,比如:坐在地上耍赖是不对的,你可以坐在凳子上告诉我你的想法 。
4、适度同情
【如何避免宝宝产生各种坏习惯】作为一个忙碌的妈妈,我们已经习惯将孩子的事情也按照计划、以自我为中心地安排,比如:我们需要孩子按时离去房间去睡觉以适应明天的早起,或者特别累的时候,希望孩子能安静地玩一会儿以使自己能打个盹 。但是如果从孩子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却可能有不同的答案,比如:当家长为了工作要强迫宝宝也早起的时候,只是为了和保姆交接班,孩子的感觉就会很不好 。
当家长注意并接受孩子的感觉时,需要将注意力多放在孩子身上几秒,而不是简单粗暴地解决问题 。为了赶时间,妈妈通常会说:“我们必须马上出门,否则你去幼儿园就会迟到了!”这实际就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实际上妈妈可以换一种语气:“我知道这么早起很困难,今天晚上咱们早睡,今天克服一下,宝宝最乖了 。”
有时候,妈妈应该学会容忍孩子的一些抱怨,只要孩子的行为不是很失礼 。比如,孩子说不想睡觉,这可能是他吸引家长注意力的一种方式,只要哄着玩一会儿可能就顺利睡觉了 。但是如果家长坚决地拒绝孩子的要求,可能又会开始新的一轮战争,最后结果一样,孩子还是没有按时睡觉 。所以,有时候有一点小同情心,可能能够更好地规范孩子的行为 。
5、建立因果联系
有的家长会时刻注意孩子的一举一动,使孩子始终处在紧张中;而且对于有些严厉的家长,可能孩子得到的总是“不”或唠叨 。告诉那些刚会走的孩子别到处乱扔玩具,可以告诉他“当我看到屋里让你弄的一团糟,每当我整理清扫的时候我就会头痛”,接着要给孩子一个警告,并强调你将要做的事情,“如果你再乱扔玩具,我就把你的玩具给隔壁的宝宝”,这可能对孩子懒惰产生一种威胁 。
当家长把重心集中在自己的行动上,而不是孩子的行为上的时候,会发现控制力会增强 。因为孩子将会开始发现他的行为和家长的行动的结果之间的联系 。如果家长和孩子之间没有训练策略,那么这种方法有助于建立因果关系,并有效地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 。
6、确立家庭规则
孩子经常未经过大人同意就随意拿水果吃,或是自己开电视看,对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父母也不能听之任之 。
一些生活中的规矩应早早为孩子定立,譬如不能随心所欲吃糖果,不能一整天看电视 。放任孩子不遵循规矩做事绝不是好办法 。如果父母继续纵容,等孩子到了8岁就可能出现不通知大人就外出的情况 。
对于家庭规则的确定,要清楚地、正式地告诉孩子 。如果可能,可以将其写下来并在家庭中公布 。比如告诉孩子:“想吃糖时,应该问问父母,这是咱们家的规矩 。”如果孩子在规定时间以外打开电视,应让他及时关闭电视机,并且大声清楚地再陈述一遍规则,这样做有助于让孩子铭记在心 。不要以为孩子一定能从父母的行为、好恶中明白所有的规定和限制 。
事实上,我们常常发现,许多孩子只知道父母对他不满意,而不知道父母要他怎么做,难怪孩子会将父母的指责视为父母的“情绪” 。不少孩子抱怨父母整天对着他发脾气,真心地感到自己很无辜 。另外,每个人对同一规定的理解可能不同,因此,规定必须很明确 。